close

士林 公民會館.jpg
公民會館:台北市士林區大東路75號

繼續補充「日治地方官署地圖」連結篇數,原因不再重述,請參考「168.內湖庄役場 & 統制倉」。大正9年(1920年) 台灣的行政區域大幅改制,設置 州(廳)、郡(市)、庄(街)三級制,台北州出現新的地名“七星郡”,其下轄 汐止街、士林庄、北投庄、內湖庄、...等數個街、庄,詳細待寫「七星郡役所」時再說。

其中所轄的 士林庄,範圍即改制前的 芝蘭一堡,包括 士林街、林仔口庄、福德洋庄、石角庄、湳雅庄、洲尾庄、三角埔庄、下東勢庄、公館地庄、永福庄、雙溪庄、坪頂庄、菁礐庄、草山庄、七股庄、社仔庄、溪洲底庄、中洲埔庄。其中前幾個街、庄為 士林街區核心,最後三個庄是 葫蘆島(社子島)地區,其他是 芝山岩、陽明山地區。士林庄於 昭和8年(1933年)升格成為 士林街,成為 七星郡第二個街

士林.jpg

士林街役場是 七星郡轄下各街、庄役場(即公所)除 內湖庄役場的會議室外,另一座留存的辦公處所;光復以後一直當作 士林的行政中心,因不敷使用增建兩翼,直到 民國82年(1993年)新行政大樓落成後才搬遷。之後成為 區民活動中心、托兒所、勞工就業處。92年(2003年)因建築物老舊,著手修復,期間因結構安全問題依拖再拖,直到 95年(2006年)才完工,成為 公民會館。

士林街役場位於 士林圓環邊,建築基地呈面大內小的三角形,建造年代依據現場展示老照片推測在 昭和6年(1931年)以前,原只有中央2層樓,何時變成今日模樣不清楚;或許是光復後增為3層,同時增建兩翼而成為今日外貌。個人對這棟建築興趣不高,主要原因是既為老建築,整修後為何要貼仿紅磚壁磚[圖1],看起來就很不協調;另外入口前兩株榕樹,枝葉擋住了建築最重要部分,實在不知哪個角度能避開。

士林 公民會館.jpg

1931年前後有許多官方建築採折衷主義,建築物外觀裝飾少,主要就拱窗、長窗和斜屋頂搭配灰泥橫帶。進入內部,一樓空間有展覽室和教室,任何時間來都有不少居民進出,算是頗成功的會館,沒有蚊子館陰霾。樓梯扶手造型簡單但高雅[圖4],二樓相對人很少,從二樓走廊可以看到建築物的三角形[圖2]結構,中央是多邊的三角形天井。

簡單介紹昔日的 士林街役場,接著來看看 士林圓環,圓環是 大東路和 小北街十字路口擴充的空間。老士林街仔大致上就是大、小東西南北8條街的範圍,巷弄狹窄,房舍緊密,圓環算是唯一的開放空間。往山區的小型公車大多會在此停留,假日可看到許多人在 圓環東南環等公車;東北環是 士林警分局空間,街役所在西南邊一側,西北邊為士林所存不多的老街屋[圖4]

台北 士林何宅.jpg
何宅:台北市士林區大東路77號

這幾棟老街屋很顯眼,連棟雙層紅磚屋是 茶行和 昆蟲店,這間昆蟲店以甲蟲為主,經營算成功,以前來過幾次,沒養甲蟲後就很少光臨。昆蟲店門牌為 大東路79號,旁邊 大東路77號是一間診所,診所這棟建築就精彩了。日治時期除 台北、台南、...幾個都市外,其他城鄉樓高3層的民宅不多,這一棟仿巴洛克樓房3層,若加上華麗山頭後的閣樓,樓高達4層,應該是 士林街範圍內最高建築吧。

這座建築昔日為 士林 何氏家族宅邸,宅邸延伸至 小北街內,連棟最後穿屋是穿屋巷,這條巷子為 小北街22巷,彎彎曲曲繞一個半圈接回 小北街。以前 士林老街有不少這類穿屋的窄弄暗巷,因為房舍翻建大多消失,或是巷弄口像是防火巷,能保持昔日 穿屋巷的僅知剩這裡。22巷內的房舍多已翻建,巷子很窄,前往時請輕聲細語,避免打擾住戶。

台北 士林何宅(1).jpg
小北街22巷

何氏家族成員 何斌醫師,日治時期創 士林協志會,成員大多為知識分子,有 郭琇琮、曹永和、蔡滋浬、張鈺、潘迺楨、...等人。協志會明著辦活動外,暗中反日,光復時會員欣喜若狂。成員中幾位要角如 何斌、郭琇琮為左派思想,白色恐怖期間,何斌潛逃 大陸,加入 中國共產黨,郭琇琮遭槍決,其他未加入共產黨或非左派成員多少受波及。以上可參考 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刊物

其他城鄉請點選:城鄉地圖

日治官方建築

參考資料:士林公民會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