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11月
民國66年(1977年)就讀 華夏工專,每日搭254公車到 南勢角,再走興南路到學校。公車的南勢角站不是現在的捷運南勢角站,它是景平路、中正路(安樂路)、景新街交會處。專三還是專四時,住 中和的同學告訴我,永和 中正路橋下的大水溝稱「瓦磘溝」,是 中、永和界河,中正路過橋後是 中和 安樂路。這位同學至今仍聯繫頻繁,是部落格「旅遊」單元內的常客。
原來這條大圳溝有名字,這引起我的興趣,注意後才發覺 中和、板橋地區的流水都稱『溝』,是 漳州人的關係還是地區習慣我就不清楚了。利用沒課的時間到處走,或刻意搭不同路線公車309、207、202、214或 台北客運10路,發現路邊有大溝渠便下車走上一趟,畢業前自認對 中、永和的水路大多看過。不過這些溝渠有部分已成地下涵管,追不到流向,或是穿越民宅密集區,無路續行;還有下游接近 新店溪處我沒到過,當時這些地方或鐵皮工廠、或違建破寮仔、或荒煙漫草,見到就止步不再往前。
中、永和的水路,由 秀朗橋起到與 板橋交界處,分別是 瓦磘溝、中和溝、二八張溝、和 中原溝,那時 中和排水還未興建,四大水系分別獨立,前三條至下游處匯合,有一說稱它是「南勢角溪」。其中最長的是 中和溝,東邊最上游是 石門溝,即「台北.中和 南勢角山(風爐塞山)」描述的 中和八景的「石門灘音」,中游是 南山溝;西邊上游是 中坑溝,中游 圓通溝,與 南山溝會合後稱 中和溝。中和溝因為流經 中和精華段「枋寮街」,又稱「廟仔尾溝」。中、永和水系最著名的是 瓦磘溝,因為是 中、永和的界河,又多次水患,曝光率特別高。
查自己畫的地圖,其中「漳和」巧 中和、永和水系同時出現,就用這張來介紹 中和、永和的水路吧。地圖中最東(右)側是 瓦磘溝最下游段,已經接近「瓦磘抽水站」。接著是 中和溝,地圖可看到流經 中和的核心「枋寮街」,在大廟「福和宮」側,下方的 圓通溝是其上游。地圖「大眾爺」水域及以西部分是 二八張溝,因 中和排水興建,排水以西的 中坑溝和 二八張溝的水路已大幅改變。地圖最西(左)側是 中原溝,此地在 堡里時期是 擺接堡 永和庄,避免與今日的 永和混淆,現在多以 中和 中原地區稱之。
瓦磘溝
「瓦磘溝」又名「潭墘溝」,長4.7公里,因流經 瓦窯聚落而得名,「瓦磘」在 台灣堡圖中屬 漳和庄地界,緊鄰 龜崙蘭溪州庄,龜崙蘭溪州庄的範圍大約就是今日的 永和 頂溪和 網溪地區。因為是人口稠密的 中、永和界河,近年 新北市政府投入大量經費、人力整治,知名度很高。
有兩處源頭,分叉點在今日大勇街市場北側,稱「雙叉港」,這裡的『港』應該與 基隆人的習慣一樣,是指流水而非港滬。北側主支流在 永和地界,當時的秀朗路蜿蜒且狹窄,公車相遇是會車困難,造成塞車。此段水田、公寓交錯,水路複雜不知哪條是源頭,大致上消失在 秀朗國小附近。這裡的海拔高度僅約10公尺,水從哪裡來?,應該是 永豐圳的排水,秀朗國小東側有個「十八汴」小地名,名稱來自 永豐圳汴頭閘門處。
南側支流河道較窄,源頭在 秀朗橋南邊的 尖山(92m)。由雙叉港向南行,接到當時254公車總站附近以涵管穿越景平路,另一頭是軍營,不知涵管另一頭在哪,沒辦法再追下去。那時景平路254公車總站附近有廢棄橋梁護欄,半掩在景平路邊,應該景平路擴寬前橋樑遺跡。這條支流沒有名字,若依照習慣,可以稱「尖山腳溝」吧。中永和並非全以 瓦磘溝當界河,上游小段界河,永和中正路到 中和中和路這段全在 中和境內,過中和路以後才恢復成界河。
永和中正路「潭墘橋」,前方高架橋處就是 南勢角,潭墘橋以後一段全屬 中和地界。
第一段說的『永和中正路橋下的大水溝...。』,上學天天經過的這條橋稱作「潭墘橋」,由 南勢角過來就是 中和安樂路的橋。瓦磘溝過 潭墘橋以後到 中和中和路「泰安抽水站」段全屬於 中和;民國47年(1958年)中、永和分家時,大致上將 堡里時期的 溪洲、秀朗兩庄獨立出來成為 永和鎮,夾在兩庄間的 潭墘庄仍屬 中和鄉,潭墘段的 瓦磘溝就全屬 中和。當然,堡里時期 龜崙蘭溪洲庄、秀朗庄、潭墘庄的範圍,與 民國47年(1958年)時各村里有不小的變動,僅是大致範圍比較。
潭墘這一段的 瓦磘溝地勢較低窪,循著河道往上游走,會有緩緩下坡的感覺,為解決水患,這段 瓦磘溝兩旁設許多臨時抽水站,年紛紛改建成固定抽水站,更有效地防範淹水。「潭墘甘泉」是昔 日中和八景之一,這是 大正13年(1924年) 中和庄長 山本義信任內尋找到的乾淨水源,即曾經提供 中、永和用水的「永和深井」,位置在 永和的水源街上,昔日屬於 潭墘的範圍。
想寫「新北.中和、永和的水路」,發覺照片沒幾張,利用洽公後順道,或是專程開車、搭捷運跑了幾趟 中和和 永和,相隔40年,地景與文章內容所述差異極大。避免篇幅過長,將之分為兩篇,第一篇除緣起外,僅介紹 瓦磘溝。其他 中和溝、二八張溝及 中原溝另寫一篇,請連結「新北.中和、永和的水路(二)」。
相關文章:新北.中和、永和的水路(二)
其他水域紀錄請連結:河川-水系目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