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翅目 頸喙亞目 蟬科 蟬亞科 蝦夷蟬族
Cryptotympana holsti Distant 台灣熊蟬
別稱:蚱蟬
特徵:大型蟬,全長77~84mm,體長42~49mm。體色黑色,身體堅硬平滑,具金屬光澤。頭部短而寬,前額稍突。複眼黑色,單眼淡紅色。前胸背板外緣具一對紅褐色斑紋,中胸背板外緣具二對紅褐色斑紋;腹板外緣具紅褐色斑紋。雄蟲腹瓣黑色,內緣重疊,外緣常呈紅褐色,尾節兩側具紅斑;雌蟲尾節膨大,兩側巨大塊紅斑。翅透明,前後翅 翅基皆具黑色斑紋,前翅黑色斑紋達結節線,後翅黑色斑紋過半。此黑色斑紋的大小是分辨台灣4種熊蟬最簡單的方法,其中台灣熊蟬翅基黑色斑紋最大,幾乎達翅膀一半。
分布:中國、中南半島和 台灣。成蟲出現時間通常在6~7月,10月份秋季仍有機會遇到;通常出現在山區,郊區亦常見,多棲息於高大喬木之上,偏愛 食茱萸(紅刺蔥)。本種聲音嘹亮,音量超過 高砂熊蟬與 紅脈熊蟬,敏感性亦較高,是本島產三種熊蟬中最難接近的一種。
夏季低海拔山區常可聽到聲音嘹亮「嗡(泱)、嗡(泱)、嗡(泱)、...」帶著回音的巨大鳴聲,那就是 台灣熊蟬,牠的聲音超過 高砂熊蟬「嚇、嚇、嚇、...」段落分明的鳴聲,遠超過 紅脈熊蟬「gi~~gi~~」較平淡的音量,是本島三種熊蟬鳴聲最大的。台灣熊蟬體表上的金色鱗毛不明顯,金屬光澤較強烈,體色看起來油亮,體型也較大,在三種熊蟬中最具看頭。
在北部 大屯火山群,音量最大的蟬就數 台灣騷蟬和 台灣熊蟬兩種,前者急促的「汪......汪......汪......汪~~~」、「 汪......汪......汪......汪~~~」聲音,常出現在海拔較高處,後者則是以嘹亮但平穩的「嗡(泱)、嗡(泱)、嗡(泱)、...」鳴聲,在平地和海拔較低處回應著;兩種分布海拔有重疊,但很少同時出現在同範圍內,或許王不見王吧;當然,這種說法是沒有 台灣爺蟬的地區,台灣爺蟬才是真正的空谷鳴聲。
蟬科相關種類請點選:半翅目 頸喙亞目
參考資料:台灣賞蟬圖鑑 陳振祥
嘎嘎昆蟲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