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dernia ruellioides (Colsm.) Pennell 旱田草 [玄參科/母草科]
別稱:定經草、鴨嘴癀
特徵:多年生草本,植株低矮,高10~15cm;具匍匐莖,節上生根。葉有柄,橢圓卵形至寬橢圓卵形,長1~5cm;羽狀脈,葉緣具整齊、密集、急尖的細鋸齒;兩面粗糙。頂生總狀花序,花梗短,短於其鄰近葉;花萼筒5裂,裂瓣線狀披針形。花冠藍紫色,徑1~1.5cm;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2,假雄蕊2。蒴果圓柱形,先端尖銳,較萼片長約2倍。
分布:廣泛分布於 亞洲熱帶至亞熱帶地區,包括 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中南半島、馬來西亞;西藏、中國、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尼 等地。台灣分布於低海拔田野、草地、道路兩旁潮濕處。除寒冬外,全年可見開花。
玄參科(SCROPHULARIA CEAE)被拆解的四分五裂,每介紹一篇寫一遍,直接複製 泥花草(L. antipoda)內容較省事;其他的不提了,只說 母草屬(LINDERNIA),它成為新成立的 母草科(LINDERNIACEAE)的骨幹。母草(LINDERNIA)含新歸化種已超過15種,特徵是花2唇,上唇2淺裂,下唇3裂,萼瓣5裂,雄蕊4等等。
許多 母草科(LINDERNIACEAE)野花外觀相似,郊區、田野常見的 旱田草(L. ruellioides)就與 泥花草(L. antipoda)很相近,兩者可以從葉緣輕鬆分辨;前者葉子等距、密集的小鋸齒葉緣,在草本小野花中不常見,讓人印象深刻。有一種出現於中南部的 水丁黃(L. ciliata),又稱做 刺齒泥花草,與 旱田草不僅花相近,連葉緣鋸齒都類似;注意鋸齒先端,水丁黃鋸齒先端有芒尖,旱田草無,仔細些還是能以簡單的方法區別。
玄參科相關種類請點選:玄參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