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鵝不食草 苗栗 通霄(1).jpg
苗栗丘陵

Epaltes australis Less. 鵝不食草 [菊科]

Sphaeromorphaea australis (Less.) Kitam.

別稱:大吐金菊、球菊、大號鵝不食草

鵝不食草 苗栗 通霄.jpg
苗栗丘陵

特徵:多年生矮小草本,多分枝,經常平臥於地上,無毛或被短毛。葉互生,倒卵形、匙狀至楔形,長1~4cm;葉緣不規則齒緣,先端鈍或尖,兩面疏被短毛;基部漸狹,呈葉柄狀。總苞半球形,苞片1~2層,卵形,外層短,先端尖;頭花盤狀,徑4~6mm,小花全為管(管)狀花;中央兩性花約20朵,褐色至紅色;外環雌花,數量較多,黃綠色。瘦果圓柱形,長1mm,10稜,無冠毛。

鵝不食草 苗栗 通霄(2).jpg
苗栗丘陵

分布:原生於熱帶 亞洲及 大洋洲,包括 印度、泰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中國(華南)、台灣、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台灣零星分布於低海拔地區,數量稀少,花期在春及秋兩季,不易結實,瘦果數量稀少。

一般 中藥或 草藥所稱的 鵝不食草,指的是 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稱 本種(Epaltes australis)為 大鵝不食草;兩種外觀近似,但分類上相去甚遠。石胡荽通常出現於潮濕泥地、休耕田中,鵝不食草則可以生長於較乾旱的紅土或沙質土地上。

鵝不食草 苗栗 通霄(3).jpg
苗栗丘陵

鵝不食草(Epaltes australis)與一樣稱 鵝不食草的 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外觀相似、名稱混淆,兩者糾纏不清、難分難解。臺灣為管束植物簡誌內文特別提及常被 標本館或 圖鑑誤當成 本種的 線球菊(Grangea maderaspatana),想必其相似程度不亞於 石胡荽。石胡荽實體小上太多,僅 圖鑑(照片)可能誤用;線球菊植株長相近似,大小一樣,即便是 標本(實體)都會搞錯。

鵝不食草  線球菊.jpg

線球菊(田基黃)頭花鮮黃色,盛開時不至於誤判,當小花過熟逐漸枯萎轉褐色時,與 鵝不食草就類似了。純就頭花比較:鵝不食草頭花盤狀,小花兩型,呈同心圓;線球菊頭花球形,小花僅一型。以葉子比較:前者葉多不規則齒緣,基部漸狹,呈葉柄狀;後者葉鋸齒狀至琴狀羽裂,基部略抱莖,可依此特徵辨別。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