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 滄海桑田---2.消失的埤塘中最後曾經提過『想一想 七星農田水利會在 內湖、南港的大型埤塘闢為公園後,是多少人休閒踏青的去處,市區中這些 瑠公農田水利會的大型埤塘若隨便留著一個,那對台北市區的景觀是多麼的震撼呀!』這段話,事實上有可能嗎?這些埤塘什麼時候消失的?從舊地圖上可以找到蛛絲馬跡。從 大正14年(1925年)的 五萬分一臺灣地形圖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 消失的埤塘 中切割放大的幾個埤塘好像都消失或是變成渠道狀了;倒是 松山(今信義區)後期加入 瑠公圳的埤塘都還在。但用 五萬分一地圖來判斷這些“小”區域似乎不夠精確,尤其這些埤塘大多為“長條型”破碎狀,單色印刷地圖中很難判斷找出範圍來。既然 五萬分一臺灣地形圖不適合,那時間再往後找,下圖是 美國軍方 1944~1945 日治下 台灣城市地圖網中的 台北市區圖(部分),是 美軍準備 台北大空襲[註]時用的,圖是二色印刷,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水域”。

解釋本圖:1945年美軍台北市地圖,中山南北路(最左邊黃色垂直線)以東堡圖只有兩條公路,即縱貫公路---中間的 八德路 和 往東部宜蘭的 和平東路(下方),1945年地圖多出 南京東路(到松江路)、信義路(到新生南路);我補上幾條幹道較能推測出這些埤塘的位置。縱向由左至右為 中山南北路、新生南路(松江路)、復興南北路、光復南北路接基隆路。橫向由下而上為 和平東路、信義路、忠孝東西路(斜叉為 八德路)、南京東路、民權東路。

消失的埤塘二1.jpg

我將水域標上淺藍,水圳標上深藍。可以看到最左邊的深藍色圳道是 瑠公圳第二幹道第二霧裡薛支線已被住宅包圍,也就是 消失的埤塘 中(4)土地公埤 中的三板橋庄;圖中 信義路以北的弧形圳道就是今日的 連雲街,除了圳道加蓋成馬路外,街道至今沒什麼改變。淺藍色水域是已拉直的 瑠公圳特1號大排,即今日的新生南北路,除新生南路加蓋外改變也不大。中間的深藍色圳道是 瑠公圳第二幹道第一霧裡薛支線,水田和住宅交錯,紅圈的範圍即是該文中(2)下埤 中提到的 兒時抓小魚、昆蟲在中正國小後門的池塘,紅圈下方 八德路上的 上埤頭、朱厝崙、中崙 交界區也已出現大量住宅。紅圈右上淺藍色水域是已呈溝渠化的下埤,蜿蜒至 松山機場附近一旁伴隨著深藍色圳道是 瑠公圳第一幹線第二支線

右側深藍色圳道是 瑠公圳第一幹道,由圖右切進來部分與 第一霧裡薛支線 中淺色水域是最大的湖泊 (1)上埤,也已呈溝渠狀,寬廣河道的部分即今日的 安和路與 瑠公公園; 1945年當時這一帶還是良田千頃,第一幹線的生命力持續運作著。讓我意外的是該文中(3)雙蓮埤 居然還留著一個不小的池沼;位置應該是今日 雙蓮國小、錦西公園那一片區域。特1號大排新生北路以東(右)也還是廣大的農田,應該一直持續到我小時候還留著部分田地,就是 消失的埤塘 中提到每天清晨從家門前經過那些水牛活動的場所吧。

消失的埤塘二2.jpg

由以上兩張地圖比較,很明顯 台北市區的大型埤塘在 日治時期的最後一年已差不多都消失,堡圖中右側藍色水域僅剩 雙蓮埤的一小段,中間水域整合成新生南北路的特1號大排,剩 上土地公埤 豬腸般的彎曲渠道還存在;右側廣闊的兩大埤塘 上埤和 下埤都成為大渠道,市區有大埤塘的夢想在1945年即破滅了。如今呢?溫州街和台灣大學校園 及 信義路五段底、吳興公園的殘餘圳道都不在圖中範圍內。範圍內僅剩 新生北路在高架橋下的大排水溝部分未完全加蓋,還有 美軍圖中淺藍色水域右上、右下各一小段的大水溝;都髒臭的不得了,無法成為親水空間。

美軍地圖中還能讓人親近的水域僅剩下最後一處,圖中 民權東路(最上一條水平黃線)上方有一排英文字旁,這條淺藍水道還有一小段在 榮星公園內成為池塘。雖然水質不是很乾淨,但還是個長滿水生植物的池沼,如果不是幾年前 市政府和某環保團體不當的“螢火蟲復育計畫”讓螢火蟲消失,這裡可真的有螢火蟲哩。比較兩張地圖,由1915年的 臺灣堡圖[上圖]到1945年的 美軍地圖卅年間的發展,市區由地圖左側1/5左右推進到地圖的一半,現在呢?看看最下面的 衛星空照圖吧,交錯的街道、快速道路系統、大型公園、廣場、體育場...全都出現了,百年間一個大都會誕生了。

地圖來源:

Formosa (Taiwan) City Plans (U.S. Army Map Service, 1944-1945)---Taihoku-Matsuyama

臺灣堡圖 1904(明治37)年調製 遠流出版公司 重新印行版

舊版地圖

消失的埤塘二3.jpg

[註]台北大空襲:1943年美軍開始對台灣轟炸,剛開始以 新竹、岡山的軍事基地為主,隨著制空權的逐漸掌握,全島各大都市開始遭受空襲。1945年(昭和21年)3月 美軍開始對 日本各大都市作全面性的地毯式轟炸;5月31日輪到台北,目標是台北「城內」地區,即 空照圖左邊 中山南路(圖中圓環為 東門)以西(左)地區。3小時左右投下3萬8千顆炸彈。包括 總督府(今 總統府)、高等裁判所(今 高等法院)、台大醫院、鐵路飯店(今 新光摩天大樓)、台北車站...全遭命中,其中 鐵路飯店全毀;另外在原轟炸目標以外的鄰近地區,如 龍山寺、靜修女中也受到波及,龍山寺大殿焚毀。此次轟炸死亡3000多人,輕重傷數萬人。

相關文章請連結:滄海桑田目錄

參考資料:中研院 台灣堡圖 新舊地圖比對

                 瑠公農田水利會

                 臺灣堡圖---遠流出版公司翻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