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er shimadai (Kitam.) Nemoto 島田氏雞兒腸 [菊科]
Asteromoea shimadai Kitam
Kalimeris shimadai (Kitam.) Kitam
特徵:多年生直立草本,具走莖,植株高50~100cm;上部分枝,被粗毛。基生葉於開花時枯萎。葉兩型,匙形或倒披針形,長2.5~3.5cm,先端鈍,全緣,密被剛毛;另一型卵形至橢圓形,先端尖,粗齒緣,兩面密被剛毛。頭花頂生,直徑2~3cm;總苞3~4層,闊披針形,覆瓦狀;舌狀花(邊花)淡藍紫色,15~20枚,長約1cm;管狀花(心花)黃色,高約0.4cm。種子具縱紋;冠毛短,紅褐色。
分布:特有種,僅見於 新竹、苗栗丘陵及 大肚台地;數量稀少,亟待保育。全年可見零星開花,秋季較盛。
紫菀屬(ASTER)通稱 馬蘭,是一群很漂亮的野菊花,台灣已發表有進廿種,除 掃帚菊及變種 澤掃馬蘭為歸化種外,其餘多為原生種。個人依習性將它們分為兩群,頭花較大,邊花(舌狀花)呈藍紫色,如 狗娃花、台灣狗娃花、雞兒腸(馬蘭)、桃園馬蘭、...等等,通常分布於低海拔地區,喜陽光直射;頭花較小,邊花(舌狀花)呈白色,如 山白蘭、絨山白蘭、台灣馬蘭、雪山馬蘭、...等等,通常海拔分布在1000公尺以上,出現在林下半遮蔭處。前者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群,但是它們並不常見,或是說分布地點較侷限,尋找起來很麻煩,就一直擱著,連帶的海拔分布較高的一群也遺忘了。夏、秋以後,這群 馬蘭花朵會陸續出現,若有時間去中、高海拔補拍些照片,部落格或許能增加些種類。
島田氏雞兒腸是稀有的 菊科(ASTERACEAE (COMPOSITAE))植物,其外觀界乎於 台灣狗娃花(A. oldhamii)與 雞兒腸(A. indicus)之間;本種稀少程度沒有 華薊、漏盧來得那麼少見,苗栗丘陵好幾個鄉鎮都有它們的蹤跡。但對我而言,尋找它卻格外困難,倒非找不到蹤跡,而是無法遇到盛開的花朵。去年底,發現同好的部落格描述,本種盛花期為9~10月,難怪我總遇不到開的美美得花朵,原來是時間不對。今年出奇的幸運,春季時,在完全想不到的地點,見到一朵淡紫色野菊,美到讓周邊空氣凝結;終於拍到盛開的 島田氏雞兒腸了,突破了以後,說也奇怪,它的花朵就不再那麼難遇見。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