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傷草 大屯山.jpg
台北 大屯山

Ixeridium laevigatum (Blume) J. H. Pak & Kawano  刀傷草  [菊科]

Ixeris laevigata (Blume) Sch.-Bip. ex Max.

別稱:柳苦菜(日本)

特徵:多年生草本。植株變化極大,株高30~90cm。基(根)生葉橢圓形至倒披針形,全緣、不規則齒狀到羽狀分裂都有,大小差異極大,部份個體可長達30cm以上;莖生葉數量少,僅1~3枚。頭花頂生,聚繖房狀排列,徑0.6~1cm;總苞圓柱形,苞片2層,外層細小,內層線形;全為舌狀花,通常8~12朶。瘦果狹披針,具短喙,冠毛黃褐色。

刀傷草 台北 大屯山.jpg
台北 大屯山

分布:東亞地區原生種,分布於 中國、韓國、日本、琉球、台灣 等地。台灣從海邊到2500公尺中海拔山區皆可見。幾乎全年可見開花,春季最盛。

苦蕒菜屬(IXERIS)是 台灣常見的菊科成員,多為原生種類;本屬亦有人稱 剪刀股(草)屬,最常見種類為 兔兒菜。目前分出 小苦蕒屬(IXERIDIUM),大多是頭花數目較少的種類,刀傷草即被歸為 小苦蕒屬成員。台灣 苦蕒菜屬(IXERIS)的成員有多種,這裡先不討論,僅以近緣屬的 兔兒菜以及市區、郊區都常見的 黃鵪菜(Youngia japonica)做比較

刀山草 東北角海岸 鼻頭角.jpg
東北角海岸 鼻頭角

刀傷草(Ixeridium laevigatum)在市區環境內很難見到,但在山林間其所能容忍的環境極廣,從海崖峭壁到中海拔2500m山區都可見其蹤跡;依其生長環境不同植物體變異也大,僅依外觀,有時很難想像是同一種植物。刀傷草整體型態大致上與 黃鵪菜(Youngia japonica)類似:一叢基生葉,抽出長長的花莖,頂上長著多數黃色頭花,刀傷草頭花直徑略大於 黃鵪菜,乍看下偶會混淆。注意 黃鵪菜頭花排列為繖房狀花序而 刀傷草為聚繖房狀花序,簡言之就是 黃鵪菜花序較聚集,而 刀傷草花序看起來有很多分枝。另外 刀傷草基生葉近革質,不同於 黃鵪菜的紙質葉子,質感差異也可以辨別兩種。

刀山草、黃鵪菜兎兒菜.jpg

上圖為最常見 菊科 萵苣族(LACTUCEAE)近緣屬三種花的單一頭花比較,刀傷草(Ixeridium laevigatum)舌狀花數約為8~12朶,黃鵪菜(Youngia japonica)數量約在15朶左右,兔兒菜(Ixeris chinensis)約是20朶左右。頭花直徑大小則 兔兒菜明顯大上一輪,達1.5~2cm,另兩種都在1cm以下。其實這三種外形有相當的差異,只要稍加注意不致混淆;放在這裡只是將三種極為常見有著黃色頭花、白色冠毛,常被誤認為是 蒲公英或其代替品的菊科小野花做比較。接下來會陸續介紹多種出現於海邊或是山林,開著黃色花的類似種類;請先釐清上述三種的特徵,以免與接下來介紹的種類混淆。

易混淆常見近似種類請參考:兔兒菜黃鵪菜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臺灣的常見野花(二)  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鄭元春

                 台灣野花365天 春夏篇 大樹文化 張碧員‧張蕙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