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icarpa formosana Rolfe 杜虹花 [馬鞭草科/唇形科]
別稱:台灣紫珠、紫珠、粗糠仔、粗糠樹、黃襖婆、...
特徵:常綠灌木,植株可高達5m;分枝多,小枝密被粗糙的黃褐色星狀毛,老枝無毛。葉,對生,葉柄長1cm以上,密被黃褐色星狀毛;葉形變異頗大,多為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7~18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圓形到鈍形;細鋸齒緣、僅具小突尖或不明顯接近全緣;新葉常呈黃綠色,後轉為綠色;密被毛,正面幾無腺點,背面具細小黃色腺點、灰黃色星狀毛;上表面葉脈明顯、微凹,下表面隆起,側脈5~12對。
聚繖花序,花序梗約1cm,可達6~10次分枝;苞片細小,花萼4淺裂,環狀,被灰黃色星狀毛及腺點;花淺紫色、粉紅色或白色,具稀少腺點;花絲細長,分紅色或白色,花藥長0.6~1mm,黃色。子房光滑,僅在頂端具腺點。核果球形,成熟時紫色,徑2~4mm。
分布:中國(華南)、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台灣分布於低至中海拔山區,道路兩旁、破壞地以及次生林,族群數量龐大,是郊野及低山區常見野花。花期以4~5月最盛,9~10月進入果熟期,直到翌年春季仍有機會見到熟果。
台灣紫珠(Callicarpa formosana)依葉形變化發表3個變種,杜虹花為原(承)名變種 C. formosana var. formosana,另有葉子狹橢圓形至長倒披針形的 長葉杜虹花(C. formosana var. longifolia),以及新葉紅棕色,成熟葉近無毛的 六龜粗糠樹(C. formosana var. glabrata),後二者都未曾見過,若有機會見到,再另篇介紹。
杜虹花原屬於 馬鞭草科(VERBENACEAE),近年改列於 唇形科(LAMIACEAE(LABIATAE)),這一波重新分類 馬鞭草科(VERBENACEAE)遭到重創,其中幾個較大或知名的屬,如 紫珠屬(CALLICARPA)、海州常山屬(CLERODENDRUM)、魚臭木屬(PREMNA)、牡荊屬(VITEX)、...都劃歸到 唇形科(LAMIACEAE(LABIATAE))。台灣原本種類就不是很多的 馬鞭草科,只餘10種左右;對本來種類就頗精彩的 唇形科,如同錦上添花。因為科的變動仍是進行式,因此 部落格仍舊依照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舊的分類,暫時放置在 馬鞭草科之中。
杜虹花是 台灣三線蝶幼蟲的食草,這是一種廣食性的 蝴蝶,對喜愛 蝴蝶的 蟲友而言,並不會特別重視這種灌木。本種同時是 紅腳黑翅蟬(Scieroptera formosana)喜愛的樹種,想找這種 蟬,就得認識這種植物。還有,二星龜金蟲(Thlaspida cribrosa)也以它為食草,龜金花蟲是一群長相怪異的蟲子,前胸與翅鞘外緣多出一層透明“殼”,如半球面 隱形眼鏡般罩住身體,讓外觀有點類似 瓢蟲。另外, 杜虹十星瓢蟲(Epilachna crassimala)是一種冠上“杜虹”名稱的 食植瓢蟲,但實際觀察,出現在 禾本科野草的比例高出許多,或許樹上隱密性較高吧。
因為對 黃荊(埔姜)、蔓荊(海埔姜)、...這些 牡荊屬(VITEX)植物興趣高,部落格很早就介紹 馬鞭草科;個人對 紫珠屬(CALLICARPA)眾多昆仲還不熟,通常先不寫它,但寫了 紅腳黑翅蟬(Scieroptera formosana)是應該補上其情有獨鍾的植物 杜虹花。就這樣,先寫 杜虹花,其他10幾種成員再邊寫邊學吧。
馬鞭草科相關種類請點選:馬鞭草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