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4日

氣象局預報週六天氣,苗栗以北下雨機率90%,只好取消外出念頭;週六睡到自然醒,看到屋外天氣晴朗,開電腦查天氣,降雨機率修正為零。真是惱人哩,如果沒上網查氣象,被90%的降雨機率嚇到,我現在應該在某處森林中遊走吧。晚上試著邀 老婆、子女明天爬山,開滿杜鵑花的原始森林打動了他們,於是促成這趟 李崠山之行。

新竹‧尖石 李崠山.jpg
李崠古堡

部落格曾經介紹過 新竹.尖石 李崠山,還獲得奇摩精選,這裡不再介紹歷史,只描述行程。六點多從家裡出發,到竹東後才吃早餐,之後走 台3線轉120縣道,過 內灣、尖石後右轉 竹60道路,車道沿 那羅溪谷上坡,竹62道路叉路口左轉,過 錦屏大橋續走 竹60道路(錦屏道路),經 那羅(錦屏)後不久,車道開始轉陡,道路里程標示見到「20K」,即將到 宇老,海拔約1400公尺,屬於 尖石後山範圍。

從竹60道路(錦屏後山道路)轉入 馬美道路,從路口算起約4.5公里左右到達新登山口[圖1],這裡再往前走便是 馬美部落,拐彎後約0.5公里可達 李棟山莊。從新登山口上登,新路線是依舊的產業道路之字上登,與傳統直上路徑不同,喚不起子女們的記憶。一家人新、舊路交替往上走,途中見到遠方 大霸尖山稜線[圖2],深藏腦中的記憶開始浮現,兒子還想起山的一邊下大雨,另一面出大太陽的情景。

接近山頂 西施花純林出現,未見開花,還連花苞都沒有。往年這個時間應該是樹冠染成淺粉紅色,並且滿地落花;今年冬季氣溫低,杜鵑花期延遲了。開車沿途見到零星 西施花綻放,心裡就嘀咕該不會山頂的純林時間未到,結果真的都還沒開。接連通過幾處 西施花林,李崠古堡的 垛牆(稜堡;角樓)[圖3]出現了,順著城牆到古堡大門[首圖];到此,子女們完全想起上回登 李崠山的事。李崠山,海拔1914m,山頂除古堡外,立有一棵一等三角點[圖4]以及 頭前溪水源基石。從新登山口至山頂,拍照、漫步約1小時20分,若是登山隊行軍式走法,一個鐘頭內可完成。


地圖掃瞄自臺灣地區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經建版』 一版「內灣」、「三光」,地圖中每一方格邊線代表實際距離1公里。紅色線為車道,橘色線為登山步道。

這段路有個疑問一直未解決,就是 馬美道路前段上方稜線上,有條寬約1.5公尺的平坦山徑,部份路段已塌陷;這應該是昔日的警備道,問題是從哪裡上來?接到哪裡?今日的地圖沒標出來,早期地圖此處屬蕃地未繪出。每次路過此,總試著想找出入口;但除了從一處乾溝硬切上去外,真的是找不到其他路徑可以接上這段。

李崠山 西施花純林沒見到花,實在很不甘心;決定上 魯壁山,那裡稜線上有 臺灣杜鵑樹林。一般而言,西施花較刁鑽,開花性較差,不見得年年能見到花海;臺灣杜鵑雖個體不見得年年綻放,但會有其他開花植株,找到樹林總能見到花。果然,魯壁山稜線上 臺灣杜鵑[下圖]正開著,雖然未達到盛開場景,還是有幾株很可觀。

台灣杜鵑 尖石 宇老.jpg
魯壁山的 臺灣杜鵑

魯壁山登山口在 宇老派出所、觀景台續前行,約200公尺道路轉彎處,有小型停車場;初為 魯壁山莊自行闢建山徑,經官方整建成為生態步道,漫步走30分內可走完。山頂無基石,木牌標示海拔1589m;經建版地圖標示1576m,可能重新測量後高度修正吧。魯壁山為 東穗山(1725m)稜線向東北拖邐的山頭之一,建步道後以山麓的「魯壁山莊」命名。竹60道路最高點穿越 東穗山與 李崠山連稜最低鞍,即 宇老聚落位置所在,有 派出所、觀景台、餐廳以及攤商,是 尖石後山知名景觀點。

動、植物篇

[圖1]石月(木通科):木通科植物大多為木質藤本,也大多是掌狀複葉;本科 野木瓜屬成員都是開著一串鐘狀花朵,非常美麗,其中 石月是最常遇上的種類。
[圖2]西施花(杜鵑花科):本種杜鵑花分布從2、300公尺低海拔山區到2000多公尺中海拔山區都有。低海拔地區大多零星出現於森林中,開花時讓人驚豔;中海拔則有時會形成純林,多在近峰頂處,會形成花海景觀。西施花花冠是 台灣產原種杜鵑最大者,部份個體花大過園藝種類,是非常具潛力的原生種類。
[圖3]臺灣杜鵑(杜鵑花科):本種與 西施花是 台灣能形成純林的兩種 杜鵑花,這種本事 灌木型杜鵑沒辦法,泛 玉山杜鵑也辦不到。躑躅類(石楠類)杜鵑的特色花朵頂生成繖房狀,一朵朵鐘狀花聚成花球,感覺非常高雅。
[圖4]苦懸鉤子(薔薇科):薔薇科是個大科,懸鉤子屬又是其中大屬,辨別起來非常頭疼;想避開它卻又那麼常見,只能試著去分辨。還好本種我認得,單葉,莖常帶暗紫色,加上高高舉起的花苞,就是它。

[圖5]喜岩菫菜(菫菜科):中海拔地區最常見的 菫菜。我很喜歡 菫菜,卻苦於分辨它;常常自以為確認種類了,整理照片時又發覺不太對勁,是讓人又愛又恨的一群。
[圖6]翹距根節蘭(蘭科):根節蘭屬是個人最愛的 蘭科植物之一,以高腳盆如 穗蘭(國蘭)般種植,開花時感覺非常高雅。本種又稱 闊葉根節蘭,花朵頗精緻,缺點是花朵面容易朝下,野外拍照很難;這次又是一樣,沒拍成像樣的照片,只有這張縮小後勉強可看。
[圖7]馬鞭蘭(蘭科):中海拔森林內常見的蘭花,花頗豔麗,可惜感覺俗了點。本種若非是「蘭科」成員,相信會去注意它的不多。
[圖8]紅面番(菊科):台灣體型最粗壯的 鼠麴草屬植物,植株高可超過1公尺。中海拔地區在初夏即可見到這種巨型鼠麴草出現,但需等到秋冬季才開花。這棵是老株,莖、葉已漸凋零,難得花能撐到春季。

這次看著 女兒學測,放榜後查各校歷屆成績、填選校系、準備備審資料,第二次篩選放榜、準備面試、錄取放榜、準備登記,忙得不可開交。還好總算是沒白忙一場,不用參加七月的指考,回想當年的聯考制度,想一想當年的學子反倒幸福,要不考上大學,要不明年再來,真不懂教改何苦改得如此複雜呢?

隨著孩子們長大,交際面漸寬、課業壓力增大,能夠如此全家人空一整日的機會漸少。這次把握 女兒大學甄試落幕,來一趟沒有壓力的登山,真是不容易。想到明年換 大兒子學測,真是可怕的夢魘。說真的,還不如直接考「指定考試」來得實在,回歸硬碰硬的考試,雖然沒什麼彈性,卻是個公平競爭的制度。

其他登山紀錄請連結:登山-三角點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