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員林 興賢書院.jpg
興賢書院:彰化縣員林鎮中正里三民街1號

興賢書院,原名「文昌帝君廟」,始創於 嘉慶12年(1807年),道光3年(1823年) 恩貢 曾拔萃設「興賢社」,為書院前身。道光年間,廣東 饒平 邱海先生,渡海來台,落腳 文祠,設私塾,廣收 武東堡、武西堡、燕霧下堡[註1]學生,書院成為此地文教中心,造就了 員林地區文風[註2]。光緒7年(1881年),秀才 邱翠英等再次發起募款重修,並購置學田8甲,成立「興賢書院」,往後仍有數次修建。大正13年(1924年)因都市計劃供出 書院周邊土地闢建 員林公園,書院發展從此受限。

員林.png

民國42年(1953年),耕者有其田放領學田,書院收支窘迫,更甚於此是居民強佔書院居住,興賢書院面臨百年多來最大危機。民國76年(1987年)已經接近頹廢的書院終於獲得關愛眼神,內政部指定為 三級古蹟;但並未妥善處理,依舊任其荒廢,廂房一樣被居民佔用。民國88年(1999年)集集烈震(921大地震)時書院被震垮、毀損,還好已經指定為古蹟,於92年(2003年)重建,四年後落成;興賢書院以嶄新的面貌呈現,並且提供了 員林子弟優良閱讀環境,繼續造福鄉里。

員林 興賢書院.jpg

興賢書院與 員林公園僅以簡單的圍牆區隔,入口直接面對 正殿,少了 山門或 三川殿建築;傳統書院格局不可能如此,或許是 日治時期建公園時拆掉了。踏入院內,左側(面對)有「敬聖亭」[圖1]一座,這是 集集烈震唯一未受損的建物;個人看書院最重視的除了 正殿外,就是焚燒字紙、書籍的這座亭,少了它就 書院就不完整了。

正殿月台(丹墀)前緣中央的御路石[圖2],雕工精美,造型頗似 光緒元寶上的蟠龍。左廂房為帶和風房舍,為書院辦公室;右廂房[圖3]大半闢為圖書室,內坐滿莘莘學子,正埋頭苦讀;這一幕感受到 興賢書院價值,台灣至今仍有一座活生生的書院存在。正殿與廂房過水廊通道,「禮門」、「義路」 [圖4]高掛,書院出入門採用 孔廟稱謂,蠻特殊的。

員林 興賢書院(1).jpg

興賢書院與大部分書院一樣,正殿祭祀 文昌帝君,神龕內有 五文昌及護法神像。後殿稱「聖賢殿」[上圖],中央奉祀 孔子像及 倉頡等古代聖賢牌位;旁另有 邱海先生祿位,感念其對 員林地區的奉獻。兩旁側室與廂房一樣,設置桌椅供學子自修、讀書。後殿左側(面對)有一口古井,感覺似乎還可以用,井口加置鐵條防止意外。

員林公園西側面臨的 萬年路中央有溝渠,為 鹿港溪(員林大排)支渠,溝渠兩旁種植成排路樹;萬年路與 員林公園構成 員林市區內寬廣且有綠意的開放空間。公園北側為 鎮公所及圖書館,書院、公園、圖書館,從 興賢書院創設一百多前到今天,這裡一直是 員林的文教中心。

[註1]武東堡、武西堡、燕霧下堡範圍在 日治時期為 員林郡的主要部份,即今日的 員林、大村、埔心、永靖、社頭等鄉鎮。員林郡範圍較這三個堡來的大,另外包括 東螺東堡東半部(今 田中、二水)以及 馬芝堡南部(今 溪湖、埔鹽)等地。

[註2]濁水溪南北兩岸,自古武風鼎盛,興賢書院在 員林地區開創文風,造就了文、武皆盛的風氣。此地武舉輩出,在 清治後期時成就非凡,咸豐9年(1859年)有 賴登雲、步雲昆仲赴京應試,同榜高中 武魁。光緒19年(1893年)再出 武魁 黃耀南,為 清代 台灣最後舉人。

敬字亭地圖

孔廟、書院相關文章請點選:孔廟、書院地圖

參考資料:員林鎮公所

                 現場書院沿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