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福安宮.jpg

在 歹阿婆一文中提到舊時期 台北市區 朱厝崙、埤頭、中崙、東勢等『庄』的『庄土地公』,其中被誤認為是「中崙庄」土地公廟的「東勢庄 福安宮」搬新家了。或許“吉日”還沒公佈,但 土地公確實已經離開原本暫住的“貨櫃屋”搬到還未完工的新家了。

台灣人的習俗,住家、作生意、做業務的 農曆初1(2)、15(16)要拜土地公,年輕時我根本不在意,隨著年紀增長,我現在「初1、15」只要記得就會到 土地公廟拜拜,這個“常忘記的習慣”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自己也忘了。住家自然是到 朱厝崙『福聚宮』[圖1]拜拜,上班地點在 民生社區,到哪裡拜呢?距離1公里多的 三民路圓環附近是有間土地公廟,感覺是「田頭田尾土地公」而非「庄土地公」;問了里長後才知道此地剛好是『庄界』可以選「東勢 福安宮」[註]或 「下埤頭  福佑宮」。「東勢 福安宮」距離較近,所以我開始到「福安宮」拜拜。

福安宮2.jpg

初到 福安宮時發現是間“貨櫃屋”[圖2],感覺奇怪問了“廟公”才知道:原來土地廟擋住巷弄,加上年久失修成了危險建築,遷建前暫居“貨櫃屋”內。在“貨櫃屋”正後方有間地基掏空的老舊土地廟閒置著,因不以為意所以一直未想到拍照。去年6~7月期間「福安宮」所轄10個里的居民以“拔河”方式將 老土地廟由[圖3]的土堆位置東移了數公尺,正巧有事無緣參加盛會,也一直沒有過去拍照。我常忘了「初1、15」要拜拜這檔事,等再次到「福安宮」時新建築已將“舊廟”包起來了[圖4],時間在2007年9月中旬。農曆11月中旬前往時一樣在“貨櫃屋”內,農曆12月初2再次前往 土地公已搬到還未完工的“新家”了[最上圖]。特別寫此篇以茲記錄,別忘了這間嶄新的 土地廟核心的主體還是原本那間有著70幾年歷史的“老廟”。

福安宮3.jpg

地圖簡介:東勢庄範圍---:約是以 三民路與「里族庄」為界。西:由北而南約是「民生社區」的 中央一村、松山新城國宅、健康路(南北向部分)、北寧路,與「下埤頭庄」、「中崙庄」相鄰。:以鐵路與「興雅庄」分界。:鄰「下塔悠庄」、「上塔悠庄」,『庄界』一帶成為 松山機場及軍機場用地。『庄』為基本的行政單位,常以人口增減來增加或合併『庄』,因此『庄界』很容易隨時代改變,本圖為 明治37年(1904年) 臺灣堡圖中的「東勢庄」。

[註]「東勢福安宮」是「東勢庄」的「庄土地公」,「東勢庄」如今發展成 松山區的10個里,「福安宮」的管理委員也由這10個里的里長來擔任,是間十足代表「東勢」的土地公廟。

台北的「東勢庄」是個已消失的地名,東勢庄是個“散村”,聚落沿著 瑠公圳第一幹線第二支線形成,但沒有特別大的中心聚落;其中以「東勢」、「頂厝」、「中厝」、「尾厝」、「蕃仔圳墘」、「三間仔」較大。 日治時期『台北─基隆』縱貫公路開通,「頂厝」因距離較近,較具發展實力,村落自己有座「頂東勢 福德宮」,「東勢庄」曾被稱為「頂東勢庄」,也曾另外分出「頂東勢庄」。但「頂東勢」很快被縱貫公路轉運站「中崙」囊括成為「中崙」的一部分。如今 東勢庄的大半部名稱被「民生社區」取代,北半部被劃入 松山機場範圍內,南半部地名被東移的「中崙」取代,僅餘「東勢 福安宮」及「頂東勢 福德宮」述說著此地昔日稱「東勢」。

[補充]

◎朱厝崙福聚宮:台北市龍江路55巷21號,在「遼寧夜市」裡,在 朱崙公園與 中興中學旁。

◎松山東勢福安宮:台北市南京東路四段52巷16弄1號(美仁一號公園內),由 市立體育場旁 北寧路32巷進入較近,在 育達家商旁。

其他寺廟請連結:寺廟地圖

參考資料:中研院 台灣堡圖 新舊地圖比對

                 臺灣堡圖---遠流出版公司翻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