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部落格寫到有關 廣欽老和尚的文章,就會有到 承天禪寺拜 老和尚的念頭,加上 母親也常叮嚀:「你要常去拜 水果師父。」;補拍了 廣明禪寺 後方 廣照禪寺 老和尚倡建的大佛後, 原本打算在今日(週六)前往 承天禪寺。可惜事與願違,今日能騰出時間已經是下午兩點半了;開車前去怕找不到停車位,搭捷運到 永寧站走上去,今天是冬至哩,下來時天色一定黑了。怎麼辦呢?想到 廣欽老和尚“嫡系”的寺廟有---承天禪寺、廣承岩、妙通寺,到 廣承岩吧,位置就在 捷運土城線 土城站旁。
廣承岩是 民國58年(1969年)所創建,由 廣欽老和尚弟子 傳斌法師主事並為首任住持,民國67年(1978年)依小山崙地形擴建 華藏塔、大雄寶殿、藏經閣...等建築。現今的 廣承岩外貌為六層樓 類中國北方廟宇式建築,為 民國83年(1994年)闢建 金城路時改建的。原有1400餘坪寺地被徵收1000坪左右,只好改建成大樓形式。坦白說在我心目中 廣承岩與 廣欽老和尚的關係沒有 承天禪寺和 妙通寺來的深,但 廣承岩的法脈一樣是遵照 廣欽老和尚 福建 承天寺祖庭『....,....,廣傳道法,普化無為。』一脈相傳,一樣視 廣欽老和尚為『開山祖師』。
走出 土城捷運站 廣承岩[圖1]就在正對面,走斑馬線過 金城路走入 廣承岩,順著樓梯上登,先是一尊 彌勒佛像,一、二樓為辦理寺務及其他場所,我直接上樓參拜,三樓是「地藏殿」、四樓是「大悲殿」、五、六樓是「大雄寶殿」[圖2]。廣承岩內部擺放許多先人牌位,並且有類似靈骨塔的空間,所以少有一般遊客,信眾來此多是祭拜祖先。老和尚的舍利子在寺後的塔中,我第一次到此,找不到往寺廟後院的路,又不敢亂闖,只有在走廊上拍後面的兩支塔[圖3]右是三層的「廣欽塔」、左為五層的「華藏塔」,廣欽老和尚的舍利子供俸於「廣欽塔」頂層。
五樓 大雄寶殿旁有「祖師堂」,內供俸兩位法師的精緻鎏金雕像,我對著 廣欽老和尚聖像跪拜;接著準備拜另一位法師聖像。「你拜錯了。」,我原本沒注意 祖師堂內還有其他人,尋找聲音來源,暗處角落裡坐著一位老尼姑。「你應該先拜中間。」她說;我仔細看中間還有一個小櫥窗,內擺放著極為精緻的藝術品佛像---阿彌佗佛、觀音菩薩及 濟公活佛。依她的指示重新拜過,老尼姑侃侃訴說:『自己原本皈依 廣欽老和尚,後來由老和尚徒弟剃度為尼,成為 老和尚徒孫;另一位聖像是 福建 祖庭的法師[註1],為老和尚的“師公”,這位法師常常“來到”這裡...云云。』
回到 土城捷運站,緊鄰捷運出口旁有一座公園,名稱為「金城公園」,內有低矮的小山崙仔,原本為眷村及廣承岩用地(網友來函告知 2008 3/30修改),都市計劃才闢為公園的,穿過公園便來到 土城的大廟---五穀先帝廟(神農宮)[圖4]。這是 台北地區幾間主祀「五穀王」[註2]的大廟宇之一。入內拜拜並拍 門神照片,本廟門神遊「龍都」承包,與 板橋 慈惠宮門神是同一承包商,這組門神筆法細膩、技巧純熟,門神繪像畫風頗似名畫師 劉家正[註3]早期作品。台北縣市有許多廟宇門神都是「龍都」我承包,但廟宇為了保存繪畫會在門板上加裝一層壓克力板保護。裝上壓克力板後拍照反光非常嚴重,這裡未裝置壓克力板是我第一次成功的拍到 「龍都」的作品。
祖師堂內的古老文件
[註1]該位祖師為 古平法師,古平法師為 福建 泉州 永春 雪山岩(巖)所供俸的祖師。雪山巖建於 唐朝 光啟年間(西元885~888年),北宋名僧 古平法師在此修成正果。
[註2]五穀先帝又稱 五穀王,即是 神農大帝,台北地區主要的 五穀王廟為 北投 慈生宮、三重 先嗇宮(三級古蹟)、中和 福和宮、士林 神農廟、土城 神農宮,這幾間「五穀王廟」歷史都非常悠久,其中 慈生宮超過300年了,其他幾間也都有250年左右的歷史;但除了 先嗇宮外,其他都因近來大幅翻修、改建而未列入古蹟行列。
[註3]畫師 劉家正:為現今 台灣廟宇門神繪畫畫師中的佼佼者,台北 大龍峒 保安宮重修後 門神即聘請畫師 劉家正重新彩繪。劉家正早期作品畫風較傳統,新作品門神臉部採用類似油畫的寫實畫法。 我個人較喜歡 劉家正早期作品,所以也非常喜歡「龍都」的作品。
其他寺廟請連結:寺廟地圖
參考資料: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廣欽和尚研究」研究生:蘇美鶴 指導教授:簡宗修 廣欽老和尚事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