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早拿著鯽魚湯到醫院給母親喝,「鯽魚湯」是中醫師教的“良藥”,可以「去腹水」;這不是稀奇古怪的偏方,因為鯽魚是一般食物,對去腹水卻很有效,重點是需“土鯽”就是池塘裡常見那種。母親狀況稍微好轉,院方說週一或許可出院;母親一見到我硬是要我馬上帶她回家,吵了許久累了想睡,還特別交代:「我醒來時如果你溜掉,我就不認你這個兒子。」。還好下午母親醒來時看到姊姊,改要姊姊帶她回家,吵久了睡前對姊姊說同樣的話;呼~她沒對我說,我先溜為妙。母親住院情形請參考 台北.士林 老街亂走 & 福德洋圳
2008年1月6日(日) 蕃井
開著車全家一起到醫院,邊開邊想昨天的事,心裡毛毛的;打手機問妹妹情況,「你小心點,媽一早就在等你。」妹妹說。多可怕呀!前幾次住院她的目標都是弟弟,怎麼這回輪到我?車已接近醫院了,不能到醫院到哪呢?到「天母」好了,那裡有座 湧泉水質清澈,聽說這幾年已美化成公園,帶小朋友去看看好了。
車子直接開到 中山北路底,運氣好剛好有停車位。下車依小時候大伯和父親帶我走的路徑走,由 中山北路底「天母圓環」旁154巷走進去,154巷緩緩下坡,左邊「玉潮坑溪」谷地已闢為公園稱「東和公園」,再來我就認不得路啦!這裡改變太大了,只記得以前是在一條公路上俯瞰不遠處一口水井湧泉。沒辦法只好先進入「東和公園」,這個公園沿著 玉潮坑溪兩岸闢建,溪畔有親水設施,可惜溪水太髒沒人願意靠近。一路往下走到公園大門入口處,對面緊接著是「天和公園」;走入「天和公園」水圳[註]出現啦[圖1]。順著水圳往源頭走一定可以看到 湧泉,經過一座有涼亭的池塘後圳道改為生態工法[圖2],我繞到池塘另一邊拍下 池塘、水圳、湧泉 全景[圖3]。走到 湧泉邊有解說牌:『番井』昔日「士林八景」之一「番井沸泉」[圖4]。
「番井」冒出的泉水形成一個小池子,依據「七星農田水利會」以前的估計,「番井」一天能湧出15噸以上的泉水,灌溉著 三角埔(天母)地區十數甲農地。水池的範圍很小但冒出的水量頗大,看完後直接由 湧泉後方 中山北路七段14巷上行,左轉巷弄接上「東和公園」回「天母圓環」停車處。到病房後感覺很愧疚,我應該直接到醫院的;母親並沒有預期的好轉起來,也沒有吵著要回家,或許出院時間還得等吧!
翻地圖後查出到『番井』最佳路線:搭車或開車到 中山北路、天母東、西路交叉口「天母廣場」地下停車場,由 廣場邊 中山北路七段14巷往上走約400公尺可直接到「天和公園」入口。不必像我繞一大圈。
[註]這條水圳我不知道名稱,此地昔日稱「三角埔 玉潮坑」,番井與水圳這個小谷地有人稱為「番仔井坑」,出“坑谷”後小地名為「大稻埕」(今 忠誠路與 天母東路交叉口、棒球場一帶),皆屬於 士林中元普渡四大角頭中的「三芝蘭」範圍。
四大角頭:
士林街:即「老街」、「新街」、「福德洋」等地,主要渠圳為「福德洋圳」。士林街是整個大士林的核心區域,請參考 台北.士林 老街亂走 & 福德洋圳。
三芝蘭:包括「湳雅庄」、「石角庄」、「三角埔庄」和「東勢庄」,即今日 士林區的 南雅、芝山、天母地區。此地夾在 外雙溪 與 磺溪 之間,地形關係水圳規模小、數量多,「番井」為其中一條小渠圳。三芝蘭主幹道 中山北路貫通南北,橫向道路路幅不寬,目前多以 天母統稱之。
石牌仔:今 石牌地區,昔日農地供水以「七星農田水利會」最大水圳「八仙圳」為主,請參考台北.北投 八仙圳 與 下田寮、叭仙庄。石牌地區因 台北榮民總醫院,交通擁擠,早上10、11點石牌路的塞車,讓人卻步。
北山頂:就是 陽明山地區『各庄』,多為山區水圳,水圳至今大多保存良好,依舊供應此地 果園、農田用水;其中以「半嶺水圳」規模較大。至於 北山頂範圍到哪,早期移民開墾 漳、泉村落交錯,是否所有村落都參加「士林普渡」,我就不清楚了。
[附註]「七星農田水利會」所轄水圳列表中有「番仔井圳」,描述為先民 潘氏開墾,灌溉百餘甲地。在『臺灣通史』『卷二十七農業志 臺灣各屬陂圳表』其中「淡水縣」所轄「芝蘭堡」共提到四條水圳:「雙溪圳」、「番仔井圳」、「七星墩圳」、「水梘頭圳」。「七星農田水利會」所稱的「番仔井圳」即『臺灣通史』所描述這條,位置在今 內湖區 成功路、文德路一帶,與本文所述「番井」水圳不同,不可混為一談。
其他水域紀錄請連結:河川-水系目錄
參考資料:士林區公所
台灣通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