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週前難得到 高雄辦事,一大早搭7點多高鐵南下,回程買17點以後的票,打算辦妥後順道在 高雄市區遊走一番,利用 台鐵、高捷、輕軌路線,事先規劃了好多想拜訪的景點。無奈洽公時間太冗長,去掉大半天,最後僅走了 左營幾座廟宇,以及時間緊迫下快步走訪 哈瑪星。沒關係,近期應該還需到 高雄一、兩趟,還有機會彌補錯過的景點。
武德殿的設立要從 明治28年(1895年) 甲午戰爭後,日本激進派人士為推廣武道及尚武精神於 京都創立「武德會」談起,隨著軍國主義勢力抬頭,武道館遍及 大日本帝國管轄各地。大正9年(1920年)台灣行政區域大變革,採 五州二廳制,分 州(廳)、郡(市)、庄(街)三級制,武德會也於 州(廳)設支部,郡(市)設支所,庄(街)則設分會。高雄 武德殿屬於 州(廳)等級,與 台南一樣是現存最高級別的武德殿。
儘管部分人非常排斥武德殿,對我而言它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是歷史見證,以個人情感去看待它太沉重。個人很喜歡武德殿建築的樣式,尤其是入口處有 唐破風的武德殿,弧形的屋簷,頂上 獅子口式 鴟尾,下方多變化 懸魚。這一座武德殿完成於 大正13年(1924年),主體是紅磚搭配洗石子灰泥,屋頂採 入母屋造(歇山頂),入口處上置 軒唐破風,廊下二圓一方各一組柱子,是一座和洋混合式建物。
高雄 武德殿曾經長時間淪違章戶居所,民國86年(1997年)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89年(2000年)住戶遷出,92年(2003年)進行古蹟修復,整修後作原功能使用。網路上多數照片外觀有一棵大榕樹,樹蔭涵蓋大半建物,2024年10月3日 山陀兒颱風肆虐下倒塌而移除;這趟來此沒拍到大榕樹有些可惜,但也清楚拍到建築全貌,有塞翁失馬感覺。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參考資料:國家文化資產網 高雄武德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