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堂: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2巷15號,磁磚繪「古厝介紹」部分是一樓,樓梯的部分是二樓,合院是三樓。
3/20(四)與老婆、女兒到 基隆廟口,以前首選是 38.麵線羹或 阿華炒麵,現在偏好 31.天一香滷肉飯。用餐完畢到愛四路彎曲段買手搖飲,這邊有一座古蹟(歷史建築),即山坡上的 慶餘堂(許梓桑古厝),就順梓桑巷(愛四路2巷)走上去,稍微欣賞風景後,由古厝正前方下山,仁三路7-11旁防火巷出夜市。
這座古厝我來過好幾次,也曾經想介紹它,地圖都畫好了,但實在不想寫廢墟,這一擱十年就過去了。基隆多雨、潮濕,植物繁衍速度很快,來古厝看運氣,巧遇志工整理過,感覺不錯;有時植物茂盛,蚊蟲很多,待不了幾分鐘便被蚊子驅離了。來此多趟就2017年10月那次最佳,屋內有人拉小提琴,走上樓梯還見到幾位寫生的人,那次感覺好愜意。
許梓桑(1874~1945年)字 迺蘭,清朝時秀才,日治時期官方網羅擔任書記,明治36年(1903年)任 基隆街長,曾任 臺北州協議會員,是 基隆的領袖人物。這座三層樓三合院型古厝是 昭和6年(1931年)所建,在建築後方並且有庭園稱「迺園」。許氏在二戰結束後不久過世,古厝成為大雜燴,後因產權問題任其荒廢,2004年公告為歷史建築,何時修復尚未知。
由梓桑巷步行往山上,沿途有四幅磁磚繪,其中我最喜歡[圖1]這幅,藍彩圖中可以看到昔日 鰲公島和 鰲母島位置。這一次又熱心居民當嚮導,告知[圖2]處四叉路口,直行往古厝,綠色樓梯是三山國王廟,最右邊反摺的樓梯可以到百年土地公。我們先上百年土地公「福安宮」[圖3],回四叉路口,再上綠色樓梯,走上 三山國王廟 太乙宮[圖4]。從 太乙宮有路直通 慶餘堂二樓。
上到古厝頂層,庭院 冇骨消大量繁殖,蚊子好多,我們稍微觀賞風景後便下山。古厝正前方有陡下樓梯,可接到10巷上來的階梯,這段路貓好多,只要喊聲「貓咪」,一堆貓就會靠過來。這一趟來 基隆,發現仁二路、愛一路轉角的 林宅正在整修,市區這棟閒置洋樓終於動工,或許不久的將來,古厝也有機會翻修吧。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參考資料:國家文化資產網 許梓桑古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