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朝天宮.jpg
北港中山路望向 朝天宮及進香人潮

三月初計劃走一趟 新港奉天宮和 北港朝天宮,邀 老婆和子女同行,小兒子建議住 嘉義一晚,時間較充裕,於是改為兩天一夜旅遊。計畫第一天前往 新港、北港、民雄等 北港溪兩岸鄉鎮,夜間住 嘉義市區,第二天先前往 水上 北回歸線紀念碑,之後優閒地在 嘉義市區逛,下午北上返家,途中找個鄉鎮市歇腳兼晚餐。

新港奉天宮.jpg
新港奉天宮後殿俯瞰殿堂及中山路

這一篇遊記標題很難下,旅遊重點之一是 北港,在 雲林縣,其他全在 嘉義縣市,查了一下 北港、新港歷史,舊名都是 笨港。整個來龍去脈很難搞懂誰是誰,整理了一下,大致上是 天啟元年(1621年) 顏思其率 鄭芝龍等部眾開墾 笨港;之後經多次天災或人禍,笨港分為 笨北港、笨南港,漳泉械鬥導致 笨南港 漳裔先民再墾 新南港。第一天行程主要就在這裡,行政區域分屬 嘉義、雲林兩縣,以“笨港”統稱較方便,所以將標題定為「笨港、嘉義兩天一夜遊」。

時間:2016年3月12、13日

新港的路燈.jpg
新港的路燈

清晨5點挖三個子女起床,本來的計畫早餐在 民雄吃,無奈三人爬不起來,直拖到6點多才出門。在高速公路上思量 台北─民雄單趟230多公里,還是途中選個地方休息再開為佳,所以在 苗栗 銅鑼下交流道,到街區吃早餐晃一晃後再上路。這一耽擱不得了,下 民雄交流道已近10點,所以捨 民雄直接到 新港,總算在10點前到 新港,將車子停 文昌國小側門邊。文昌國小昔日為 登雲書院所在地,道光15年 台灣唯一 清代一品官 王得祿將軍倡議,將原 蘭社擴建為書院,先進校園緬懷一番。

新港奉天宮.jpg
新港奉天宮:嘉義縣新港鄉新民路53號

新港

到 笨港其實就是“瘋媽祖”,新港奉天宮、北港朝天宮都宣稱自己是建於 康熙39年(1700年)的 笨港天妃廟(天后宮)正統。笨港天妃廟被認為是全台大多數 媽祖廟祖廟,儘管越來越多媽祖廟認為祖廟是 媚洲媽祖,台灣各地 媽祖廟每年還是往 笨港(北港、新港)回娘家或進香。誰是 笨港天妃廟香火延續,兩間大廟各有說法,都是全台知名 媽祖廟,皆是我們這趟到 笨港及 嘉義主要逗留所在。

笨港、嘉義兩天一夜遊.jpg

停車位置關係,我們由 新民路[圖1]走向 奉天宮,而非從一般香客走的 中山路[首2圖]進入,途中經過「金長利」新港飴知名老店,當然購買幾包當伴手禮及自己吃。再往前幾個店面就到 媽祖廟,鞭炮聲震耳欲聾,許多廟宇進香團[圖2]排隊等著上香。笨港範圍內的 奉天宮、朝天宮三川殿中門(明間)門神都是雙金龍[圖3],氣勢相當震撼。關於 新港奉天宮門沿革,大致上等同 北港朝天宮,多次天災人禍後,於 嘉慶23年(1818年)再建廟,由 王得錄將軍恭請皇帝賜名「奉天宮」。

新港大興宮及笨港縣丞署.jpg
新港大興宮及笨港縣丞署:嘉義縣新港鄉大興村12鄰中正路73號

離開 奉天宮續走 新民路,門牌號碼越來越小,[圖4]紅底白字招牌是19號「新港鄉公有市場」,轉入市場從另一邊出來是 大興路,路底有祀奉 保生大帝的「大興宮」及 笨港縣丞署石碑[上圖]。這座 大道公廟建於 乾隆32年(1767年),水患後於 嘉慶4年(1799年)重建,由 王得祿將軍命名為 大興宮。廟後方廳堂曾暫時權充 笨港縣丞署辦公處,其原因是 古笨港工商雲集、人口眾多,嘉義知縣有指派 縣丞至 笨港代處理事務之需要。

南港

新港水仙宮.jpg
新港水仙宮: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3鄰舊南港58號

從 新港走159、164共用縣道往 北港,在與 台19號公路交會前約1,000公尺有一座頗大的「笨港水仙宮」牌樓,進入後跨越堤防約200公尺即達 水仙宮。傳聞 古笨港曾有 天后宮、水仙宮及協天宮三座廟宇,笨港天后宮於 康熙年間興建,祀奉 天上聖母(媽祖),水仙宮專祀水仙尊王,興建於 乾隆4年(1739年),協天宮奉祀 關帝聖君,建造年代不詳的。三座廟於 嘉慶8年(1803年) 北港溪水患時遭沖毀,其中 水仙宮於 嘉慶19年(1814年)重建於今址,道光28年(1848年)增建後殿,之後主要部分未曾大幅更建,民國74年(1985年)指定為國家二級古蹟。

笨港、嘉義兩天一夜遊(1).jpg

水仙宮左右廂房於 民國69~72年(1980~83)改為鋼筋水泥建築,但仍然在最嚴謹的第一波評鑑中名列二級古蹟,必有其道理。廟內大木構及木雕精緻細膩[圖5],門神彩繪為傳統彩繪大師 陳玉峰(1900~1964年)先生作品,大殿龍柱[圖6]為 乾隆45年(1780年) 貢生 周開喜倡建時遺物。廟內諸神尊個個是精品,[圖7]為後殿站神 周倉將軍;泥塑彩繪[圖8]出自與 陳玉峰齊名的 潘麗水高徒 林繼文之手,可以說 水仙宮內處處是名家作品,讓人看得目瞪口呆。

新港水仙宮與協天宮.jpg
新港水仙宮與協天宮

由側面看觀看 水仙宮,祂是一座三進四殿的建築,依序為 三川殿、拜殿、正殿和 後殿,上面[圖7]、[圖8]的部分在後殿,周倉將軍與三顧茅廬皆與“三國”有關,水仙尊王一般認為是 大禹,與“三國”有何關聯?原來在 道光28年(1848年)增建的後殿是供俸 關聖帝君,也就是復建 協天宮,159縣道若是由西(北港)往東(新港),可以見到一座頂上有關公騎馬塑像的 協天宮牌樓。

笨港天后宮.jpg
新港水仙宮與 彰化南瑤宮倡建之 笨港天后宮

古笨港消失的三座廟兩座在此,那 天后宮呢?新港奉天宮與 北港朝天宮都宣稱延續香火,結果 水仙宮與 彰化南瑤宮在此又建了一座 笨港天后宮,這可讓人更渾沌不清了。媽祖信仰北部接近觀音信仰,就是拜一位天上的 媽祖,並不刻意拜哪一尊媽祖神像;中、南部則接近王爺信仰,區分為各地媽祖,廟內供俸的各媽祖神像各有信仰群眾,此風盛行,連帶地北部亦漸形仿效,這問題太難探討就此打住。接下來就是到 北港朝天宮,留待「笨港、嘉義兩天一夜遊 (二)」再寫。

笨港、嘉義兩天一夜遊相關文章:

笨港、嘉義兩天一夜遊 (二) 北港、嘉義

笨港、嘉義兩天一夜遊 (三) 嘉義市區、水上、民雄

參考資料: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新港奉天宮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新港大興宮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新港水仙宮

                 新港奉天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