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三角點」單元是部落格建立的第二個項目,因為個人身體因素,中級山是不可能走了,郊山也避開陡峭路線。降血壓、血脂的藥吃了大半年,情況稍有改善,開始走些近郊的步道,不過都是走些孰悉的山徑。不想寫重複寫過的登山路線,「登山–三角點」更新依舊緩慢,2019年整年度只寫一篇「宜蘭.三星 拳頭姆步道」,這個單元幾近停擺。
2020年2月1日(六)
週休與 老婆、大兒子外出,中午在 台北 公館的餐館用餐,車子停 寶藏巖旁的公有停車場;餐畢,見陽光普照,決定到 自來水園區走走,這是子女小時候常來的景點。不知有多少年沒來這裡,現在進出園區變得不方便,入口處在思源街上 台大水源校區對面,門票50元;都繞了一大圈來此了,就購票入內吧,市民沒有優待,僅限入籍 台北市的 原住民且須年長者才優待,真的很誇張。
台北 公館的 自來水園區有多棟建築名列古蹟或歷史建物,座向問題需早上拍起來才漂亮,下午來這邊大多逆光。園區內有 虎空山一座,共三座小山頭,海拔高度僅40公尺出頭一點;其中 虎空山海拔35.39m,三座山頭中最低,因為立有圖根點,就當它是主峰。虎空山東側山頭南麓有 寶藏巖(觀音亭),因此又稱 觀音山,路程太短,圖根點又遺失,還要收費,登山隊伍絕少會排定這條路線。
從 自來水園區最熱門的 唧筒室左後方的大水管陳列處循小徑上,1~2分鐘後便抵圓形巨大消壓水塔[圖1],此即 虎空山,海拔35.4m,原圖根點遺失,可能建消壓水塔時挖掉了,水塔上頭是否有補立不知。從消壓塔前車道往下走,遇「涼亭」叉路(小徑),走小徑上第二座山頭,「涼亭」[圖2]海拔約40m,相傳原有「鼓亭」一座,為拓墾時期防 原住民的警報設施,也是 古亭地名的由來。
由「涼亭」續往前走,緩下坡後右手邊出現聚落,此即為「寶藏巖共生聚落」,園區與聚落有鐵網圍籬,設有出口可以進入聚落,但從聚落不能進入園區。步道轉為上坡,一小段後即見到顏色怪異的建築物[圖3],這是最近才開放的「觀音山蓄水池」,需登記參加導覽才可入內。觀音山蓄水池是最東側山頭山頂,海拔40多公尺,山頂一側兩棟建築物,另一棟在另一側[圖4],階梯往下走另外還有一座。
導覽團需先看簡報影片,團進團出蓄水池建築物,時間要一個小時。我們入園時已錯過登記導覽團時間,這樣也好,我實在不喜歡參觀時間被約束。在蓄水池下方的第四座粉紅色建築旁有一條明顯的土石路,由此直下可達我們停車處的入口,此處以木板短牆阻隔,下方臨馬路處也有鐵門。這條土石道路看起來還在使用,否則早被草木掩徑了,不過既然沒開放,還是遵守規定,回頭走上蓄水池。
離開 觀音山蓄水池時巧遇導覽團上來,每一位都戴上識別牌,沒辦法混入蹭導覽。從「寶藏巖共生聚落」出口旋轉鐵門離開園區,這個旋轉鐵門為了防止進入,窄到胖些兒的人會卡住;走過共生聚落,在 寶藏巖稍停留,合掌拜拜添油香錢,續行百公尺抵達停車處。自來水園區、虎空山、共生聚落與 寶藏巖其實可以連結成整個遊憩區塊,路徑四通八達,因為園區需收費,無法串聯,覺得有些可惜。
其他登山紀錄請連結:登山-三角點目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