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蜻蛉目 不均翅亞目 蜻蜓科
Orthetrum luzonicum Brauer 呂宋蜻蜓
別稱:呂宋灰蜻(香港)
特徵:中型蜻蜓;體長45~49mm,後翅長32~37mm。雄蟲緊密相連的複眼呈淺藍色。合胸部覆蓋藍灰色粉末;腹部為藍灰色,末兩節為顏色稍深;足部黑褐色,具藍灰色粉末。翅透明,翅痣黃褐色,脈深褐色,翅基呈透明;老熟個體透明翅膀會逐漸轉為褐色。
雌蟲複眼淺藍色,合胸黃褐色,具粗黑褐色斑。腹部黃色,末3節顏色較深;腹背中央有一細黑褐色線條,中胸兩側各具一較粗褐色線條。翅痣黃褐色,後翅基部無色。老熟個體腹部轉為藍灰色,翅膀顏色轉為褐色。未熟雄蟲體色近似雌蟲,可由 肛附器(攫握器)辨別,隨成熟程度逐漸出現雄蟲特徵。
分布:香港、中南半島、緬甸 到 印度,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台灣主要分布於海拔600m以下山區,山野普遍種類。成蟲出現期為3~10月,冬季不見蹤影。稚蟲出現於灌溉溝渠或水草茂密緩流水域,對水質稍微要求,多分布於郊野及低山區,都市化環境少見。
冬季裡見不到 呂宋蜻蜓,原本想留待春季或夏季在寫,但 灰蜻蜓屬(ORTHETRUM)中顏色近藍灰色的4種“青田嬰”,金黃蜻蜓與 呂宋蜻蜓為兩近似種,就接續在 金黃蜻蜓後寫 呂宋蜻蜓。兩者差異之處在:金黃蜻蜓複眼藍綠色,後翅基部有褐色斑;而 呂宋蜻蜓則複眼淺藍色,後翅基部透明無色。至於另兩種“青田嬰”呢,鼎脈蜻蜓差異較大,不至於搞混;灰黑蜻蜓則翅端部褐色,通常體型也稍大,注意特徵即可區分。
蜻蜓相關種類請點選:蜻蛉目 不均翅亞目
參考資料:台灣的蜻蛉 汪(良仲)澤宏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