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71年(1982年) 新竹市升格為省轄市,行政區範圍除原有的縣轄市部份外,還合併了南側的 香山鄉,如今 香山區北側大半已成為 新竹都會區的一部分,房舍緊連無明顯區界。就 縱貫鐵路而言,香山是 新竹站南下的第一個車站,兩站相距達8公里,近年 台鐵都會區捷運化,在 新竹─香山間增設了 三姓橋站,縮短站距。
如上所言 新竹都會區的東南緣發展到 香山區的 牛埔、大庄等地,街區已都市化,人口稠密,台鐵增設 三姓橋站,提供鐵路服務。南側的 頂寮、下寮、鹽水港、內湖等等聚落仍停留在鄉村型態,香山車站位於 下寮聚落東南側,台1線公路東側邊,一直以來維持著鄉間小站風情,是 台鐵少數未改建的是 日治時期車站之一,仍維持著原本木造建築的站體。
整修前的 香山車站,牆面漆成白色;擔心會倒塌,內外以鐵架支撐。
這座木造車站建於 昭和3年(1928年),為三等站,站體較海線現存的 談文、大山、新埔、日南四車站來的大些。屋頂採 歇山式也不同於四站的 懸山式,歇山式在 日本建築中稱「入母屋造」,較稱為「切妻造」的 懸山式複雜些,屋頂為四坡式,左右兩坡上方留著三角形牆,看起來較美觀。日式建築在這個三角形牆外側通常會加上破風板,避免桁頭受日曬雨淋,[上圖]未整修前破風板上加了橫木等補丁,顯然破損滿嚴重的。
根據 台鐵網站的介紹 香山站的木材是檜木,整修後未上漆展現原色[上圖],與原本上了白漆的站體[上2圖]顏色完全不同。個人對近年修復的木建築皆採原木色很納悶,日治時期防腐、防蟲技術沒現在完善,不上漆木材撐不了幾年,建築物不可能展現這種原木色。是無從考察建築物原本漆上何種顏色才保留原木色,或是認為原木色較美觀較原味,我實在不懂。
繼續來看這座木造車站,很明顯它是以實用為主,木結構很精簡,大廳內一邊是售票口[圖1],另一側為候車室,座椅緊貼著牆壁。剪票口[圖2]木製柵欄昔日配合站體漆成白色,如今一樣是原木色。入口處有一座簡易雨庇[圖3],木柱上的拱直接拖著樑枋,有簡易雕花修飾。右側(面對)加設走廊,走廊架設斜頂,[圖4]這個角度看有華麗的 歇山重檐頂的感覺,哈哈,真的很像吧。
走 台1線公路經過 香山段時總會在此暫停,來拜訪這座與 父親同齡的車站,或者說是借廁所,反正就是停下車,走入巷內到車站看看。[首圖]是三年前車站整修好不久拍的,[上圖]是2017年底拍攝的,比較一下是不是多了歲月的感覺。台灣的老建築修復一直有“修舊如舊”一派的說法,對許多修復完成的古蹟多有批判,以 台灣高溫多濕的氣候,實在不需要刻意去“舊化”,老老實實整修好即可,時間很快地能讓老建築再變成老建築。
其他車站介紹請點連結:車站地圖
參考資料:台灣鐵路管理局 新竹站管理站 香山車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