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翅目 天牛科 粗天牛亞科 長角天牛族
Anoplophora horsfieldi tonkinensis (Kriesche) 荷菲氏星天牛
Anoplophora horsfieldi taiwanensis (Ohbayashi)
Cyriocrates horsfieldi tonkinensis Kriesche
別稱:黃紋天牛
特徵:體型粗壯的大型天牛,體長3.3~4.5mm,體色黑色,具光澤。頭部黑色,側緣具尖刺,複眼後緣具一對黃斑;觸角黑色,粗壯、細長,每節基部呈白色。前胸背板具一對黃斑,與頭部黃斑呈縱帶狀,前胸背板外側具大型尖刺。翅鞘佈滿大小不等黃斑,主要分布呈4條橫帶,第一列橫帶不達鞘縫,第3~4列橫帶近鞘縫或分離。
雌、雄蟲外觀無明顯差異,通常雌蟲體型略大。雄蟲觸角明顯較長,超過體長之1.5倍;雌蟲觸角則略長於體長。
分布:Anoplophora horsfieldi 分布於 泰國、越南、中國、台灣,A. horsfieldi horsfieldi 原(承)名亞種分布於 中國,泰國、越南和 台灣為另一亞種 A. horsfieldi tonkinensis,2018年新的說法將 台灣產者另分出 A. horsfieldi taiwanensis,而成為特有亞種。本種主要分布於平地、低海拔地區至中海拔山區,主要寄主植物為 朴樹(Celtis sinensis),成蟲出現時間主要在6~9月。
黃紋天牛名列「天牛三寶」之一,這名稱據說是在 日治時期曾經作為上貢 日本天皇的標本而得名。為什麼以 甲蟲標本作為貢品,應該與 昭和天皇酷愛生物有關,官員們總是明察秋毫、投其所好。這三種 天牛是 霧社血斑天牛(Aeolesthes oenochrous)、紫豔大白星(Calloplophora albopicta)和 黃紋天牛(Anoplophora horsfieldi),共同點是大型、艷麗,廣受 昆蟲標本愛好者喜愛,採集壓力都頗大,其中 霧社血斑天牛為 農委會公告的保育類昆蟲。
三種天牛各有其偏好的食草,霧社血斑天牛偏好 山櫻花,所以其分布主要在中部中海拔地區,隨著近年各地廣植 山櫻花,分布海拔有下降趨勢,分布範圍也擴展到北部。紫豔大白星以 木蘭科 烏心石屬植物為主要食草,昔日 台北低至中海拔山區 烏心石數量多,大台北 文山地區 玉蘭花栽培廣泛,都為牠提供良好的棲地。黃紋天牛則以 朴樹為主要寄主植物,西部平地、低山區 新竹、台中到 嘉義分布許多原生的 朴樹林,成為較易尋找到本種的區域。
天牛相關種類請點選:天牛總科目錄
參考資料:木生昆蟲博物館叢書 3 新版 台灣的天牛 余清金 等
貓頭鷹出版社 自然珍藏系列 24 台灣天牛圖鑑 周文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