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介菜 南投 台14甲 昆陽段(2).jpg
南投 台14甲 昆陽段

Barbarea orthoceras Ledeb. var. formosana Kitamura  山芥菜  [十字花科]

Barbarea orthoceras Ledeb. 

別稱:山芥

山介菜 南投 台14甲 昆陽段(3).jpg
南投 台14甲 昆陽段

特徵:二年生草本,全株無毛,直立,植株高30~40cm,有時可達60cm。葉長橢圓形至寬卵形,莖生葉通常無柄,不規則羽裂,頂裂片最大,側生羽片2~7對,常為6對;互生至對生,羽片倒披針形,邊緣不規則淺裂。莖上部葉較小,長卵形至闊披針形,邊緣具疏齒。

山介菜 南投 台14甲 昆陽段.jpg
南投 台14甲 昆陽段

總狀花序頂生,初時密生,之後逐漸延長,花始終聚於頂端,花徑0.8~1.0cm。萼瓣4,橢圓狀披針形,長2.5~3mm,略聚成筒狀;花瓣黃色,長卵形,長3.0~4.0mm,基部具爪。角果長圓柱形,緊貼果軸上舉,長2~2.5cm;種子橢圓形,深褐色,長0.5mm。

分布:西伯利亞、貝加爾、新疆、蒙古、中國、朝鮮半島、日本、台灣。台灣分布於北、中部高海拔山區,多出現於稍潮濕之岩壁、草生地,以及溪邊之沙地。

山介菜 南投 台14甲 昆陽段(1).jpg
南投 台14甲 昆陽段

山芥屬(BARBAREA)台灣目前已發表 山芥菜(B. orthocera var. formosana)以及 台灣山芥菜(B. taiwaniana)兩種,皆為高海拔特有種類,一般常見的“山芥菜”是指 葶藶(Rorippa indica),葶藶屬(RORIPPA)成員多分布在平地至低、中海拔地區。這兩群“山芥菜”名稱易混淆,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將後者稱為『葶藶』,這裡依照該書使用之中文名稱。

山芥菜一般使用學名是 Barbarea orthoceras var. formosana,為特有變種,但不細分變種直接寫 Barbarea orthoceras的說法亦很廣泛,所以文章開頭的學名兩個都用粗體字。本種與野外常見的 十字花科(CRUCIFERAE (BRASSICACEAE))植物相較,花徑大、顏色鮮艷,植株也較健壯。

十字花科(CRUCIFERAE (BRASSICACEAE))是最大宗的食用葉菜類,野生的本科植物也大多可食,中、高海拔的本科植物常被拔去吃掉。野生的植株雖可食用,但5棵、10棵抵不上一株 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份量,更不用說 Brassica oleracea(甘藍菜、高麗菜)了,登山野炊拔些加菜無可厚非,大可不必拔一大堆回家吃吧,留著不是很漂亮嗎。

十字花科相關種類請點選:十字花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五卷 鐘詩文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