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巴陵 馬崙砲台.jpg
上巴陵 馬崙砲台

日治時期初年,在第四任總督 兒玉源太郎8年的任期下,漢人的抗日勢力瓦解,接著第五任總督 佐久間左馬太接任,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進行五年理蕃計畫(1910~1915年)。其中 大漢溪上游 馬里闊丸溪(玉峰溪)沿岸 控溪(秀巒)、馬里光(玉峰)、烏來、台耀、武道能敢(三光)、爺亨、...等等,以及 合歡溪(三光溪)沿岸的 巴壟(巴陵)、哈嘎灣(光華)等 泰雅族各社抵抗激烈,在 日方優勢兵力討伐,以及設置三座主要砲台後控制整個區域。

北橫 巴陵.jpg
地圖掃瞄自臺灣地區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經建版』,第一版「三光」、「巴陵」。地圖中每一方格邊線代表實際距離1公里。

對這段歷史有濃厚興趣,2007年、2008年在 登山補給站查妥登山路線後,試著拜訪這三座砲台。其一 李崠山,海拔1914m,一等三角點,第一次2007年獨行,很順利登上古堡,往後登臨十數次,部落格有「新竹.尖石 李崠山」、「新竹.尖石 李崠山 & 魯壁山」、「118.寒冬中的 尖石後山」、...等等幾篇介紹。其二 芝生毛台山,海拔1789m,三等三角點1789號,第一次2008年與 老同學同行,半途遇大雨折返,第二次2015年與 老婆同行,因 老婆狀況不佳放棄。目前個人體力應該無法負荷,這一座只能待有緣再說了。

上巴陵.jpg
上巴陵

其三 馬崙砲台山,海拔1,230m,三等三角點6267號。這一座砲台與前兩座不同,房舍直蓋到山頂,感覺像走在郊區道路上。於2008年與 老同學前來,經過 綠野山莊到山頂後好失望,完全感覺不到曾經有一座砲台。在房舍、水塔及旁邊空地,遍尋不著基石,推測被堆置的大批木板模遮蓋,數量太多放棄了。往後多次到 上巴陵都懶得走上去,只有一次心血來潮再嘗試尋找基石。那一次 綠野山莊住宿大爆滿,有人租下半個山莊辦活動;一個陌生男子在團體中出現,引來好多關懷,最後我自己離開,還是沒見到基石。

巴陵山(馬崙砲台)

時間:2020年8月5日(三)

上巴陵 俯瞰 大漢橋.jpg
上巴陵 俯瞰 49.5K的 大漢橋

這一趟與 老婆原本是要上 拉拉山神木園區,約10點左右接近園區,看著天空的雲層,直覺不太妙,接近中午一定會下大雨,算了下回再來吧。車子掉頭往回,接近 上巴陵時間還早,決定再走一趟 馬崙砲台。從網路上早得知基石遺失了,也知道頂上新立了一座怪異的鐵塔,反正就是上頭與以前來時已完全不同。依據過去的經驗,上巴陵很難找到停車位置,在距離數百公尺處停車,徒步走往 上巴陵。

桃園.北橫 巴陵山(馬崙砲台).jpg

經過幾個賣水蜜桃攤子後進入聚落,這一間7-11[圖1]木牌標示「北橫最高 上巴陵門市 1200公尺」,等於上登高度只差30公尺。由派出所左邊(面對)車道[圖2]進入,道路緩緩上升,兩旁都是房舍,經 長老教會[圖4],走過 巴陵國小後方圍牆[圖3],循主車道漸往上行。經 真耶穌會入口,房子變得稀疏,一個迴頭彎後到 綠野山莊。山莊前廣場左側一條小水泥道路,上去就到 馬崙砲台,從派出所算起,路程不到500公尺。

桃園縣(5).jpg

馬崙砲台,海拔1,230m,三等三角點6267號(遺失),又稱 巴陵山或 馬崙砲台山;新建的紅色鐵塔旁擺上幾隻仿製古砲,廣場邊有座雙層瞭望台,算第三次到這裡吧。稍作停留後緩步下山,走出 上巴陵聚落,買幾箱水蜜桃後離開。在 下巴陵的遊客中心停留上洗手間,天空落下幾滴雨,趕快上車。畢竟走北橫在 羅浮之前遇大雨都不太妙,還好一路到 角板山雨才正式下來,接近 大溪時變成暴雨。好險,今天若走 拉拉山神木區,這場雨很難躲掉,就算沒變成落湯雞,暴雨中行走狹窄彎曲的北橫公路也不妥。

其他登山紀錄請連結:登山-三角點目錄

日治官方建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