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溪 和平路後段(1).jpg
和平路71~65號

接續「193.大溪 和平路老街(一)」、「194.大溪 和平路老街(二)」,本篇介紹和平路過登龍路、仁愛路(地圖沒標出名字)一直到普濟路口這一段,這裡姑且稱它是後段,翻建的房舍較多,又有大廟「福仁宮」,留存老街屋的數量與中段差不多。近年來 大溪的遊覽車多停在第二層河階台地[註]崁下,及地圖中「武陵橋」或「大溪橋」橋頭,遊客多由崁下走古道或搭電梯上來,和平路後段距離近,觀光氣氛最濃,販售商品很觀光化。

[註]大溪位於 大漢溪右岸的河階台地上,共分為三層,大溪街區就在建立在第二層河階台地上,詳細請連結上方193.老街(一),參考最後一段。

大溪.jpg

老街(二)提到 林本源的「通議第」石城,具備城門、城門樓,城的範圍即上面地圖中央路西側、中正路北側的空地(綠色)和 大溪國小。「通議第」石城內主要功能是倉儲,兼具防禦,是一座東西較長的矩形城;城門位於東邊,臺灣堡圖上清楚繪出這座城,城門直通中山路。堡圖所繪 大溪城鎮的範圍已頗具規模,隨著主要公路康庄路、慈湖路兩旁大量房舍改建,留存的老街屋遂侷限在「通議第」石城周邊街道上。

單號邊

大溪 和平路老街(三).jpg

一樣先由單號邊看起,與登龍路口角落起65、67、69號[圖1]三大開間是 林本源租館,連著三棟為一整體,65、69旁邊兩棟立面僅設短牆,僅中央67號[圖2]有弧形山頭,造型異於其他街屋,中央以西洋花環橢圓勳飾裝飾,老宅後方緊鄰著「通議第」的石牆。隔幾棟翻建樓房後,連續五棟的老街屋並立,[圖3]77號「錦發」,山頭頂端為東方式的祥獅戲球,採不對稱方式,一隻在頂。一隻在圓形山頭內,非常特殊。[圖4]79號「金源」三角山頭兩邊以渦捲收尾,三角頂再加凸出飾物,和平路特別多此類山頭。

大溪 和平路後段.jpg
和平路77~81號

[圖5]81號「逢春」採矩形山頭,試想若整排老街都為矩形山頭,那一定不好看;但在成群的三角山頭和圓形山頭中突然一座不一樣飾面出現,卻顯得特別美觀。81號其樣式如前段16號「利興」,但「逢春」山頭達三層,氣勢略勝一籌。接著是[圖6]83號三角山頭的「全裕」和[圖8]85號圓形山頭的「全豐」,83號共同壁柱飾帶採白色磁磚,81號亦同,感覺很美。77號到85號這五棟連續店屋的對側是七連棟老街屋,這一小段是和平路宅最精華路段之一。

大溪 和平路老街(三)(1).jpg

五連棟老街屋後是連續幾棟已改建的樓房,三到五層樓都有,單號邊走至大多為改建的樓房。不過在這些RC建築中還是存在著老宅,幾棟樓過後又出現連棟的老街屋,[圖7]95號連棟,一座有三角形山頭,店號是「老成利」。騎樓上牆面寫著“金銀珠寶首飾發兌”,可知以前是一座銀樓;山頭上開著三扇方窗,是和平路上唯一的一棟,閣樓有小窗可能是當作居住空間使用。旁邊的一座97號造型怪異,一樣是有著雙層居住空間,山頭未做任何修飾,僅開兩扇方窗,目前唯一座木雕藝廊。

大溪 和平路末段.jpg
和平路109、111號

續往路尾走,在大廟 福仁宮對面是一座大空地,假日臨馬路邊擺設攤販,裡面為收費停車場,再往前幾棟房子後即達仁愛路口。由仁愛路看過去有一座高聳尖頂的教堂,是 大溪的長老教會,為 馬偕牧師所建廿座教會之一。仁愛路過後的和平路一樣有老宅,[上圖]是傳統的 閩南式老街屋,一樣有騎樓,第一進為店面,格局與 日治時期街屋一樣,只是臨馬路立面沒有山頭。或許和平路市街改正計畫範圍到仁愛路為止,或是其他因素,和平路末段這邊的老街屋都是保持老宅原樣,未加設山頭。

雙號邊

大溪 和平路後段(3).jpg
和平路76號起

雙號邊因為沒有道路區隔,街屋整個連成排,和平路老街(二)介紹到60號「源成」、62號「日發」。接下來的64號到76號為改建樓房,其中70、72號合建,其他為獨棟,大多採用與老街原色澤相似的建材,整體性還算協調。若 大溪和平路為雙層或三層老街屋,這幾棟RC建築樓房即可巧妙融入其中;和平路老街都是單層街屋,76號「協大」[上圖]採樓房退縮方式,騎樓上修築女兒牆,巧面地接續隔壁78號老街屋。

大溪 和平路老街(三)(2).jpg

[圖9]78號「餘慶居」,山頭採大型三角楣,以西洋花飾山頭;「餘慶居」為門額非堂號,無法判斷姓氏,也不是商號,在山頭都是商號的老街上較特殊。隔壁的[圖10]80號 「裕成」,採高聳三角形山頭,商號旁小字寫“己未年七月”,正是 大正8年(1919年)老街立面修復完成年分。[圖11]82號「維珍」以及[圖12]84號「全成」一圓形一三角山頭,兩棟的壁柱皆採紅磚、灰(白)水平相間,這在當時建築非常流行,是一種新穎的流行樣式。

大溪 和平路後段(2).jpg
和平路90號~

大溪和平路老街有著許多壁柱或山頭短柱採紅磚、灰(白)水平相間的華麗造型,這種充滿 大英帝國風味的樣式,在當時的日本非常流行,大正8年(1919年)完成的 台灣總督府(總統府)歸類為 新古典主義(樣式)建築,也是採用紅磚、灰(白)水平相間的飾帶。這種風格是由當時的建築師 辰野金吾帶入 日本的,其人於 明治16年(光緒9年;1883年)至 英國考察,著迷於 新蘇格蘭廣場紅磚搭配灰(白)飾帶建築,將這種風格帶入 日本,台灣在 大正年間(1911~1926年)許多官方建築採此風格,民間也跟著流行,並稱為「辰野式風格」。

大溪 和平路老街(三)(3).jpg

接著[圖13]86號「全興」,店號上有個小小的“江” 字,老時代商號應該就是「江全興」,這與和平老街出現多次的 林本源一樣,江全興、林本源都是商(店)號名稱,非人名,這種冠上姓氏的商號,香港、新加坡還存在。[圖14]88號「淑氣」與86號連著兩間都是圓形山頭,黑色的店號“淑氣”以黑瓦片以剪黏方式拼湊,與老街另一棟「德記」50號一樣;88號大門旁掛上 日治時期門牌號碼[圖16],寫著「下街四十番地」。和平路昔日稱“下街”,對應的“上街”即中央路。七連棟老街屋最後是[圖15]90號「雅趣」,這名字現代的“文青”應該愛用,驚訝吧,人家百年前就取了。

大溪 福仁宮.jpg
大溪 福仁宮:桃園市大溪區和平路100號

總算將大溪和平路老街介紹完,90號過後的街屋大多改建為RC樓房,僅有兩棟為早期閩南式街屋,應該在116號左右吧;閩南式街屋樣式都差不多,又沒有店號,介紹起來相當困難,照片就省略了。和平路雙號邊後段有大廟 福仁宮,這是一座 開漳聖王廟,創建於 嘉慶18年(1813年),廟宇歷經多次改建,現存較老的建材為 光緒20年(1894年),三川殿兩支龍柱即是。想來不勝唏噓,福仁宮改建落成後隔年 台灣政權易手,居民必定惶恐;不過也因為如此,兩公尺寬的下街闢為七公尺寬,留下了這條美輪美奐的老街。

相關文章:193.大溪 和平路老街(一)

                 194.大溪 和平路老街(二)

其他城鄉請點選:城鄉地圖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參考資料:大溪區公所

                 現場導覽看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