禺毛茛 汐止 金龍湖.jpg
新北 汐止 金龍湖

Ranunculus cantoniensis DC.  禺毛茛  [毛茛科]

Ranunculus brachyrhynchus S. S. Chien

別稱:水辣菜、辣子草

禺毛茛 台北 士林 內雙溪.jpg
台北 士林 內雙溪

特徵:直立草本,高12~80cm,被直立毛,上部具分枝。葉,單形,寬卵形,3出複葉或3深裂,頂小葉或裂片再3略深裂;各小葉或裂片兩面被糙毛;基部及下部葉具長柄,柄可達10cm以上,小葉基部通常下延;上部葉漸小,3裂,具短柄或無柄。花疏生聚繖花序,頂生,花梗被糙毛;花徑約1~1.2cm,萼片卵形,長3mm,開展;花瓣5,橢圓形。長5~6mm,基部驟縮成爪;心皮光滑;花托光滑。聚合果球形,徑約1cm或稍小;瘦果光滑,扁平,倒卵狀圓形,頂端宿存花柱呈小突尖、略歪斜或略鉤狀。

禺毛茛 台北 木柵 貓空.jpg
台北 木柵 貓空

分布:印度、尼泊爾、不丹、阿薩姆、中南半島、中國、韓國、日本、台灣。台灣分布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地區,全日照或稍遮蔭不拘,喜歡潮濕的環境,山區的道路、水圳、梯田旁常見。花期從初春到初夏,北部 大屯火山群低山區二月份即可見到花朵,一般低山區四月中旬始進色盛花期。

禺毛茛 新北 汐止 汐平公路.jpg
新北 汐止 汐平公路

台灣產的 毛茛科(RANUNCULACEAE) 毛茛屬(RANUNCULUS)植物種類多達10幾種,不容易辨識,其中 禺毛茛(R. cantoniensis)與 揚子毛茛(R. sieboldii)、鉤柱毛茛(R. silerifolius)以及 茴茴蒜 (R. chinensis)等外觀近似。這些花徑僅約1cm,莖被直立毛,3出複葉或3深裂的種類,需由細部差異判斷才能區別,頗困擾。目前為止,個人尚沒把握確定誰是誰,毛茛屬(RANUNCULUS)照片若有放錯,拜託一定要告訴我。

禺毛茛 新北 石碇.jpg
新北 石碇

臺灣維管束檢所表中,禺毛茛(R. cantoniensis)萼片平展,揚子毛茛(R. sieboldii)萼片反捲;實體觀察 禺毛茛萼片,大都介於平展到反捲之間,太難判斷了。個人的經驗,揚子毛茛分布海拔通常較高,瘦果較大,植株開散、被毛較密集,小葉緣鋸齒缺刻寬,不似 禺毛茛般鋸齒細密。至於 台灣較晚發表的另外兩種,可觀察被毛多寡及聚合果型狀來與 禺毛茛區別,鉤柱毛茛(R. silerifolius)植株被毛甚少,頂端宿存花柱呈彎鉤狀,茴茴蒜(R. chinensis)則聚合果呈長球形,且屬於稀有植物。

禺毛茛 台北 士林 內雙溪(1).jpg
台北 士林 內雙溪

台北盆地周邊低山區,很容易見到 禺毛茛(R. cantoniensis),冬季 東北季風帶來的陰雨綿綿,剛好提供了 毛茛(RANUNCULUS)喜好的潮濕,初春溫度還未升高,禺毛茛(R. cantoniensis)便迫不及待地開出小小的黃色花。由於它很常見,花與植物體相較太小,全株具微毒,從來也未仔細去觀察他。寫「大溪 和平路老街(一)」提到“毛茛葉”,要介紹它才知道照片都是隨便拍個紀錄,且數量不多,只好走一趟淺山拍幾張特寫了。

禺毛茛與毛茛 北海岸 石門.jpg
左;禺毛茛,右;毛茛 兩種花徑大小比較 北海岸 石門

台北近郊低山區的春季,禺毛茛(R. cantoniensis)是數量最多的野花之一,台灣北部、東北部的氣候,冬、春季陰雨綿綿,加以山區道路邊坡除草、溪流整治、步道整修、露營區開發、...等等,有利於本種開疆闢地。個人對 禺毛茛(R. cantoniensis)興趣不高,但其在近郊山區破壞地外來種環伺下,能成為最常見的野花之一,實在是有兩把刷子。

毛茛科相關種類請點選:毛茛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參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三卷 鐘詩文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