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年2月17日
來 台南的第二天,早上在旅館吃完早餐後出發,計劃裡今天行程較悠哉;早上到 安平,下午遊覽 烏山頭水庫,傍晚進入 嘉義市區。由 金華路轉民生路,民生路就在 台南運河北側,進入 安平區後名稱改為 安平路。台南運河又稱 安平運河在水運昌盛的時代,是 台南市區與 安平的交通要道;隨著 台江內海淤積,船隻進入 台南市區日益困難,於是在 大正11年(1922年)開始興建這條運河。
這條新式運河設計者為 總督府技師 松本虎太郎,運河長3782公尺,寬37公尺,歷經4年完工。台南運河完工是台南的大事,不僅各級府官員蒞臨,民間也盛大舉行通船典禮,連媽祖神像都抬出來遊行。這種搭船到 安平,現在只是老一輩的記憶;記得 母親說過,小學時學校遠足搭火車到 台南,去 安平就是搭汽船。今日經過 台南運河,當然要下車欣賞這條曾經有商船、汽船、漁船頻繁行駛的運河。
清代的安平港在 德記洋行、東興洋行西側(左邊),與 鹽水溪相同水域,與今日有所不同。
安平古堡
一級古蹟 安平古堡附近是風景區,新春假期必定人潮擁擠;我們到達時約十點,雖然停車場已滿,路邊還找得到停車位。下車後一看,哈,安平小砲台[圖1]就在眼前,小砲台興建於 道光20年(1840年),為因應 鴉片戰爭在海堤上興築的輔助砲台,為三級古蹟。
先沿著海堤走,這處 台江內海已淤積為水塘,市府有意挖掘水道連通 安平港,讓幾座砲台重新濱臨海岸,目前贊成反對聲音正在拉鋸。堤岸旁看板告示牌標明此海堤為「乾隆海堤」,為 乾隆43年(1778年)由知府 蔣元樞興建,這裡也有一座更小的砲台[圖4]。轉入巷弄中,有間建於 乾隆3年(1738)的 西龍殿[圖2],主祀 池府千歲,現為民國81年(1992年)改建樣貌;西龍殿後有 熱蘭遮城殘存外城垣,不可錯過,從巷弄再走入,全台知名景點 安平古堡出現眼前[圖3]。
安平古堡前身為 崇禎7年(1634年)由 荷蘭人所建的 熱蘭遮城,關於 安平古堡的事蹟,相關資料太豐富,這裡不再贅述。倒是 安平古堡位於老安平高處,這附近另有一處高點,是公墓區;理論上這二處高點應該會有基石,查閱資料果然在公墓區有一顆名稱「安平」的基石。安平,海拔10m,三等三角點546號。資料上進入100公尺就可達,有些心動;不過想一想沒必要新春往墓堆鑽,我對基石還未迷戀到此。
安平古堡一樣是「府城行春」活動麥克風疲勞轟炸,停留不久便離開古堡;提前在 開台天后宮旁吃午餐,安平的 蚵仔煎,蚵仔新鮮加上豆芽菜,還真是美味。填飽肚子後開始 安平老街之行,由排著好長隊伍的「陳家蚵捲」進入 古堡街;台灣幾十年來都沒改變,風景名勝區人潮全擠在飲食區。依指標走入老街窄巷,第一處景點「海山館(海壇館)」[圖5]到達。
海山館為 福建水兵派駐 安平的兵館,門上有隻劍獅[圖6],當初依水兵故里共建五處兵館,各自以原鄉取名,如今只留 海山館一處。海山館旁為「化善堂」[圖7],已全面翻新僅留 道光26年門匾述說歷史;為 齋教 龍華派齋堂(菜堂),台南現存另一處為 市區的 德化堂。附近另有一間廟宇「廣濟宮」,主祀 保生大帝(大道公),內有36將門神;據 廟祝所述,軟身 保生大帝神像[圖8]歷史近300年。
子女們在 陳家蚵捲旁的7-11商店買 安平紀念手帕,上頭印製著老街劍獅地圖;一家人依地圖找尋古老的劍獅圖案[圖9]、[圖10],同時還發現幾處有精緻圖案的照壁。在 安平老街耗掉好多時間,還要去 億載金城和 烏山頭水庫,其他沒找到的 劍獅只能看日後緣份了。昔日 安平有五大洋行 英商德記、怡記、和記、德商東興和 美商唻記,現存兩棟,既然到此總要參觀一下。
出老街續走 古堡街,到改名稱為「臺灣開拓史料館」的原 英商德記洋行[圖11],此洋樓建於 同治6年(1867年),為三級古蹟。直接穿越像是座公園的 西門國小,經 英商和記洋行遺址,德商東興洋行[圖12]出現在眼前,建築年代稍晚於德記洋行,同為三級古蹟。這棟洋樓現由 劍橋旅館集團經營,為西式餐廳。續經 乾隆海堤、小砲台,回車上往 億載金城。
億載金城
古堡附近大塞車交通管制,所有車輛一律繞 安北路離開 古堡區;交通管制GPS自然無用,依昨晚看地圖的記憶,直接繞行走 永華路,避開車潮。永華路應該是紀念 鄭成功的參軍 陳永華將軍而取的,所謂「開台者鄭成功,建台者陳永華」,足見 府城的建設 陳永華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原以為 億載金城人會少些,沒想到「府城行春」活動在這裡搭上好多攤位,桌桌客滿,穿過人群 億載金城 引橋及城門出現[圖13];這裡我和子女們都是第一次來,卻有一種再熟悉不過的感覺,畢竟這個鏡頭太常見了。注意看照片中還有一隊清兵提著槍在巡邏,士兵經過後連將軍都跑出來亮相,還蠻有趣的。
億載金城是 欽差大臣 沈葆禎奏請朝廷所闢建的西式砲台,由法國人設計,於光緒2年(1876)完成;因位置在 二鯤鯓,又稱「二鯤鯓砲台」。拱門上有 沈氏提『億載金城』、『萬流砥柱』[圖14]門額,城內擺置多種仿製古砲[圖15]於砲座上,砲台曾於鴉片戰爭時發揮保護 府城的功能。
[圖16]開著小黃花的野草是 蒺藜,南部海邊非常普遍,北部難尋。離開億載金城直接走 永華路,經過 新台南市政府、議會廳舍左轉 金華路直上 國道8號高速公路,結束 台南市短短一天半觀光。車子經「台南系統交流道」續行,在「新化系統交流道」轉入 國道3號北行,烏山頭水庫不遠了。
烏山頭水庫
過四點才到 烏山頭水庫大門,國中以上算全票200元;只是想看個 八田與一銅像,1千多元飛了,真是不甘心。先簡單介紹這位先生吧,八田與一生於 明治19年(光緒12年;1886年),明治43年(1910年)畢業於 東京帝國大學,任職 台灣總督府土木課;參與過 台北下水道興建、高雄港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所等工程,完成 桃園大圳設計。
大正7年(1918年)興建 嘉南大圳及 烏山頭水庫,為當時 亞洲最大的灌溉土木工程;歷經十年的努力,終於在 昭和5年(1930年)完成工程。另外他還設立「土木測量技術員養成所」,即今日 台北縣的「瑞芳高工」。1941年 八田奉命前往 菲律賓,所乘「大洋丸」遇襲而殉職,葬於 烏山頭水庫大霸北側。其妻於1945年 日本戰敗 日人遣返之際,留下遺書投 烏山頭水庫出水口自盡,與夫合葬。
進入水庫區依指標先往左到 八田與一銅像區,經飯店區叉路口右轉可達銅像,見路幅狹小車停飯店區停車場,步行進入。銅像處為 八田與其夫人墓園,每年會舉辦追思會。車道終點處有 比利時製造 蒸氣機(關)車頭一部[圖1],為當年建造水庫工程運輸動力,軌距應是762mm;灰色車體 蒸氣火車頭常見於 德國等 日耳曼系統國家,其他國家較少見。
我們走一段 烏山頭水庫霸頂[圖2],雨勢變大後返回,走回停車處開車往大霸南側。途中有「八田技師紀念室」,描述其人事跡、貢獻並陳列文物;紀念室後方即舊的 烏山頭水庫出水口[圖3]。續往管理中心在南側霸頂邊有仿 北京 天壇的 小天壇(原尺寸1/6)[圖4]及其他多項設施,因為時間已超過五點,人員全下班了,烏山頭水庫就這麼算是來過了。
抵 嘉義市區天已全黑,先住進 文化路上的飯店,打理妥當後步行到距離不遠的 嘉義鬧區「中央噴水池」圓環。正月15元宵「嘉義燈節」,由 圓山飯店提供的副主燈『鰲躍江海』已佇立在圓環上[上圖]。照片圓環右邊黃色底紅字招牌即知名的「噴水雞肉飯」,這是每次到 嘉義必定光顧的地點。老婆回到故鄉現出原形,大碗雞肉飯連吃兩碗,逛夜市時再買幾盒 狀元糕吃,著實讓我和子女們看得心驚膽跳。
新春嘉南行相關文章:
新春嘉南行---(一) 台南市區 成功大學、台南孔廟、五妃廟
參考資料: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 烏山頭水庫風景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