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里山林鐵 23號.jpg
23號 嘉義車庫

阿里山森林鐵路於 明治39年(1906年)開始動工,大正元年(1912年) 嘉義至二萬平正式通車,隔年延伸至阿里山 沼平,大正4年(1915年)眠月支線竣工,大正9年(1920年)開始,林鐵兼載旅客。隨著伐木面積增加,鐵路線不斷地延伸,各支線陸續擴展;伐木停止後,阿里山林鐵轉型成為觀光鐵路,鐵路線繼續擴張,民國75年(1986年)的 祝山支線就是因應觀光而設立的。

阿里山林鐵 21號.jpg
21號 嘉義公園

阿里山林鐵從平地一路爬升至海拔2000多公尺的山區,除了靠路線設計:螺旋環繞及『之』字折返上升外,列車動力特殊設計也是重要因素。在 明治40年(1907年)鐵路興築期間,引進 美國 LIMA一部13噸級「直立汽缸」、「傘形齒輪」 蒸汽機(關)車後,再引進18噸級8輛以及28噸級12輛,蒸氣動力時代 LIMA廠Shay式蒸汽機車成為 阿里山林鐵主要動力機(關)車,直到 民國66年(1977年)才全面由 柴油機(關)車取代。

美國 LIMA廠Shay式18噸級機(關)車

阿里山林鐵 15號.jpg
15號 報廢 嘉義車庫

18噸級直立式2缸機(關)車,在 明治43年(1910年)至 大正2年(1913年)間共購入8輛,因其中一輛事故報廢,存續7輛編號由12號至18號。18噸級火車母(頭)以平地段使用為主,其外型最大特徵是有防煤灰飄浮罩子的煙囪,感覺類似 美國西部拓荒時期的『大漏斗』蒸汽機(關)車。

目前 北門車庫內除報廢的15號外,出借 台北 中影文化城的13號[圖1]也回籠;可能被塗裝成怪樣子,暫時“藏”在隱蔽處,待修復原樣貌才亮相吧。18噸級車我有幾張傳統相機照片,塞哪裡忘了,利用翻拍自 北門車站的展示圖片[圖3]16號,可參考其原型。除14號送至 澳大利亞外,其餘分散各地展示。

阿里山森林鐵路1.jpg

美國 LIMA廠Shay式28頓級蒸氣機(關)車

28噸級直立式3缸機(關)車,購入時間在 大正元年(1912年)至 大正6年(1917年),共12輛,編號為21號至32號。28噸級在蒸汽機(關)車時代,為 阿里山林鐵登山本線的主力機種。目前除27號和30號早期報廢外,25號做為觀光用途,動態保存,其餘則分散各處展示。

目前 阿里山森林鐵路 嘉義(北門)車庫內,停放著23號、25號和26號三部28噸級機(關)車,依車母(頭)狀況看,不僅25號動態保存,26號可能也能行駛。23號則只是拖著四節車廂做靜態擺設,其 直立式3汽缸[圖4]與 傘形齒輪[圖2]保留,但已無傳動功能。

阿里山林鐵 25號.jpg
25號 嘉義車庫

阿里山林鐵曾經風光過,公路開通後 鐵路無法與競爭而長期虧損,讓 台灣引以為傲的國寶級鐵路,成為 林務局的燙手山芋,曾經多次傳出欲停駛訊息。921大地震幾乎震毀這條林鐵,政府花費鉅資修復,並委由民間公司經營,企圖扭轉頹勢;不料88水災林鐵再度受重創,目前仍處於停駛狀態,何時恢復通車無人知曉。

阿里山林鐵 26號.jpg
26號 嘉義車庫

阿里山森林鐵路是 台灣珍貴資產,曾與 日本 大井川登山鐵路締結姊妹關係,加上 大井川登山鐵路早與 瑞士 阿爾卑斯山的BRB登山鐵路為姊妹路線,日本方面宣傳為「世界登山鐵路三姊妹」,傳到 台灣居然變成 阿里山森林鐵路是世界三大高山鐵路之誤。媒體吹捧下,自我膨脹越演越烈,台灣人普遍認為世界僅存三條登山鐵路,而 阿里山是其中一條。

阿里山林鐵 22號.jpg
22號 集集車站

世界的登山鐵路有幾條?除上述 大井川登山鐵路、瑞士BRB登山鐵路外,中國、印度、奧地利、智利、秘魯、......等等許多國家都有登山鐵路。在這眾多的登山鐵路當中,阿里山林鐵從平地開始、螺旋環繞路線及『之』字折返上升鐵路都是其特殊之處,若在加上 直立汽缸蒸汽火車母(頭)行駛,她還是擠身 世界知名登山鐵路行列。

其他車輛介紹請點連結:車輛介紹

參考資料:阿里山 森林鐵路紀行 時報文化 洪致文

                 阿里山鐵路 北門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