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泰雅圓翅鍬形蟲.jpg
紅色標籤 泰雅圓翅鍬型蟲副模標本,其右邊及下方是近似種 台灣圓翅鍬形蟲。

曾經有一段時間,對於一種消光型圓翅鍬形蟲著迷,就是俗稱的“小黑”。每年5、6月時間一到,都在 雪山山脈北端的 尖石、復興、烏來、坪林、礁溪、雙溪、新店等山區耗掉假期。感謝 登山的老同學那段時間陪伴,假日裡如影相隨,家人、朋友都笑稱我們兩個在“戀愛”,其實不是人,是在“戀蟲”。

我依照地圖,從 尖石的 芝生毛台山、玉峰山、李崠山、大混山,復興的 夫婦山、復興尖、巴陵山、北插天山、志繼山、東眼山、拉卡山、那結山、...,烏來、三峽和 新店的 熊空山、拔刀爾山、卡保山、大桶山、加九嶺、獅仔頭山,坪林、礁溪、頭城的 烘爐地山、後湖子山、鵲子山、鷹子嶺山、...等等一座一座的爬,另外 新店、坪林、雙溪、貢寮及 礁溪、頭城等鄉鎮的低山區,豹子廚山、倒吊子山、九芎根山、灣坑頭山、...等數十座高度400~700的郊山,一次又一次的遶行,在芒草叢間的泥土路鑽行,就是在找當時所謂的 小黑圓翅鍬形蟲。

爬山一直是我熱愛的,但在那段時間我們不一定攻頂,因為走得很慢,在每個可能有蟲的環境都會停下腳步,總希望能有發現。5、6月的季節總會下雨,曾經 復興尖、後湖子山、北豹子廚山的暴雨,雨具完全無效,記憶猶新,芝生毛台山、夫婦山、烘爐地山、那結山...也都因下雨,一趟那麼遠,只能心不甘情不願放棄。蟲友們都知道,我抓蟲很少到熱門蟲點,只會先往熱門點幾趟,觀察地形、環境,了解後自行找合適地點,不到熱門蟲點的結果是收穫一直很差,但我喜歡享受那種寧靜和樂趣。

在那段尋找“小黑”日子裡,會注意到低海拔和中海拔的“小黑”有許多差異之處,長久以來“小黑”的許多疑問在學者、蟲友間傳遞著。個人在部落格發表一篇「台灣圓翅鍬形蟲」,在 昆蟲論壇也曾寫「小黑 小黑之插天山篇」、「>小黑 小黑之北橫篇」、「小黑 小黑之礁溪篇」、「新店山區找小黑」以及「與小黑有約---(一)雙溪篇」、「與小黑有約---(二)復興山區篇」、「與小黑有約---(三)坪林篇」、 ...等多篇短文。內文裡 泰雅圓翅鍬型蟲我以 北插型稱呼牠,因為第一隻是由 周文一搏士在該山區發現,隨著 泰雅圓翅鍬型蟲的發表,讓我記起這些曾寫過的文章。

目前對 泰雅圓翅鍬型蟲的發表,個人在還興奮中,關於這一新種鍬型蟲的過往種種,好友 小楊的「醉蟲軒」部落格裡記載的詳細,有興趣請點連結細細品味。小楊的文筆好不在話下,看他的敘述足以,可了解整個來龍去脈,不用再補充。泰雅圓翅鍬形蟲 Neolucanus atayal Lin et Chou,2021,由 林敬智與 周文一聯合發表,刊登於法國 Faunitaxys 期刊 2021 三月號第 9 卷第 7 期(Volume 9, Numéro 7, Mars 2021),等腦袋清醒後再寫一篇「泰雅圓翅鍬型蟲」。

幾個月前 林敬智來找我,他、小楊和我都是 文化的校友,大家都是因玩蟲認識,進而成為朋友。林敬智與我長子同齡,初在 昆蟲論壇時還是小學生;他說在 昆論看到我寫“小黑”的多篇文章,因此對這種蟲感興趣,同時想發表牠。我當然是盡量幫忙囉,除了與他討論整個採集的過程,兩種“小黑”差異之處外,其實我能提供的資訊也不多,但終於能將 台灣圓翅鍬形蟲泰雅圓翅鍬形蟲兩種肉眼看起來略有不同,生態環境完全不一樣的蟲分開,這是讓人高興的。

整個過程我最欣慰的是,我的三隻 泰雅圓翅鍬型蟲標本終於有一隻由 中研院妥善保存,一隻由作者 林敬智保存,目前仍有一隻在我的標本箱裡。個人儲存標本的環境並不好,我沒有乾燥設備,這種稀有鍬形蟲,還是希望交給 官方保存,讓這些標本可以永永遠遠保存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