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年2月26日

新竹 關西的 東獅頭山與 赤柯山,是 馬武督山列 麥樹仁山與 帽盒山間分出的支稜;在 鳳山溪上游切割下,形成一座隆起的稍獨立稜線,頂上立有三等三角點;這樣的條件,加上當地 玉山社區志工長期維護登山步道,自然成為北部熱門登山路線之一。玉山社區是 大正3年(1914年) 日人 永井儀三郎招募 客家佃農開墾留下來的獨立聚落,因山上多 赤柯樹,所以取名為「赤柯山」。

關西 玉山里.jpg
曬芥菜,關西舊名 鹹菜棚(咸菜棚、鹹菜甕)

附近 白石山區並且有石灰岩礦場,是開墾時期的 造林主任 大澤十次郎,無意中發現的,因交通不便並未開採。民國42年(1953),重新探勘礦區,發現 石灰岩層及 水晶,因 水晶晶瑩剔透似玉,此地更名為「玉山」。民國49年(1960年)10月由「亞洲水泥公司」在此開採石灰石礦;經過 台3線公路 關西─橫山(中豐路)段,頭頂會有 纜車經過,就是 白石山石灰石礦區運輸線。

關西 赤柯山.png
約略等高線由200m畫起,每100m以色差區隔。

關西、竹東一帶知名郊山不少,但以往來此地多是到風景區旅遊,或深入 尖石、五峰登中級山,所以絕大部分未登臨過;第一次來 赤柯山,找 老同學同來,行程規劃4小時,有充足時間慢慢摸索、觀察。從「關西交流道」下高速公路,經 關西街區走 台3線,過 118縣道(羅馬公路)“Ⅹ”交叉路,下一個路口左轉 竹30道路往「玉山社區」;車行約6km,右側有 太元宮牌樓,轉入後車停 太元宮前空地,登山口在廟右(面對)[圖1],廟左、右皆有社區自製「登山路線圖」。

關西 赤柯山、東獅頭山1.jpg

經過一座百年石砌「土地公廟」[圖2]後,山徑一路陡上,接上稜線繼續陡上,約40分鐘抵達一座山頭;路徑轉為平緩,走起來舒服,再10幾分鐘後見到 赤柯山 三等三角點4199號[圖3]基石,這裡海拔454m;從 太元宮登山口上來,海拔爬升兩百多公尺。步道有幾個透空點可俯瞰「老爺關西球場」[圖4],說實在的,高爾夫球場身臨其境感覺很美,從山上看卻是有礙景觀。

關西 赤柯山、東獅頭山2.jpg

接下來山徑一直在稜線行走,時陡時緩,途中經過高大 白雞油樹林[圖6],呈線狀零星分佈;一路拍照消磨時間,45分鐘後才到 赤柯山南峰[圖5],海拔396m,有一顆基座露出的水泥基石。續行約20分鐘到達雙層觀景台[圖7],共有4隊人馬在此午餐;我們吃完麵包便離開,轉移到觀景台下方,球場透空水泥坡壁歇息。在這裡待好久才起步,約20分鐘到達 東獅頭山[圖8]

東獅頭山原稱 獅頭山,因 峨眉(或 南庄)的 獅頭山太出名,加了“東”以茲區別,高度463m為這段稜線最高點。山頂有一片巨石,立有「頭前溪水源」水泥基石;頗感納悶,明明是 鳳山溪源頭卻立 頭前溪,可能早先水系劃分,出海口重疊的這兩條溪,都視為 頭前溪流域吧。

亞泥運礦石纜車.jpg
亞洲水泥運礦石纜車

獅頭山南側有「亞洲水泥」運送礦石的高空纜車經過,下山路徑與其中一座鐵塔交會;今日纜車未運轉,可以溜進塔底拍照,感覺好壯觀。過鐵塔後,山徑離開稜線,轉北切入山腰;經過一棟較一般傳統房舍挑高的紅磚屋、大棵 櫸樹(雞油)後,轉為產業道路。約行2km經過果園、菜園、玉山國小、派出所接回 竹30號道路,回到 太元宮;一路上都有曝曬的 芥菜,關西舊名 鹹菜棚(咸菜棚、鹹菜甕),真名副其實。

動、植物篇

關西 赤柯山、東獅頭山3.jpg

[圖1]台灣梵尼蘭(蘭科):本種算是稍常見附生蘭,大多出現在山區溪溝兩側,雖說還算常遇到,不過想近拍需要點運氣;除了腳需有踏點外,也要小心伺機跳上身體的 螞蝗。
[圖2]焦尾蘭(蘭科):就是一般稱的 四季蘭,雖然是花市常見的 國蘭,因為濫採嚴重,想在山區見到野生植株並不容易。這次能意外發現多株,端賴 老同學銳利的眼睛,他總是能在整遍綠中辨識出些微差異。
[圖3]銹毛鐵線蓮(毛莨科):花朵很可愛的 鐵線蓮屬植物,本種開花時如同 小木通,吊著一朵朵狀似銅鐘的花朵。照片是其果,花期通常在冬季,這時間找不到盛開的花,只剩下果和落滿地的種子。
[圖4]頭花香苦草(唇形科):照片是有些距離拍的,現地有垂直落差無法近拍,裁剪後還算清楚;拍照時滿腦子以為是 菊科的 漏盧(山防風),那是野外幾乎滅絕的植物,還高興自己遇到寶了。頭花香苦草頭狀花序聚成花球,可惜花朵是陸續綻放,很少形成“花球”;照片花已落盡,僅存花萼。

關西 赤柯山、東獅頭山4.jpg

其他登山紀錄請連結:登山-三角點目錄

參考資料:關西鎮公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