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aphalium hypoleucum DC. var. hypoleucum DC 秋鼠麴草 [菊科]
Gnaphalium hypoleucum DC.
特徵:一年生草本,直立,植株高30~90cm,莖有溝槽、粗壯,基部有時木質化;節間較短,葉看起來較密集。葉,線形,質厚,長0.2~0.8cm,葉基耳狀半抱莖;上表面有線毛,沿中脈被蛛絲狀柔毛,下表面疏被白色面毛。
頭花頂生,多數,呈密集繖房排列。總苞4層,苞片膜質,金黃色至亮黃色,外層倒卵形,具白色棉毛;內層線形,先端銳尖。頭花徑可達0.4cm,雌花多數,絲狀,長0.3cm;筒(管)狀花數量較少,長約1.4cm,檐部5浅裂。瘦果卵狀圓柱形,頂端平截,長約0.4cm;冠毛灰白色,易落。
分布:廣泛分布於南亞到東亞地區,包括 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尼,中國、韓國、日本、台灣、菲律賓。台灣分部中海拔山區,多出現於道路兩旁向陽處,喜好岩生環境,常密集叢生。花期通常在9~12月。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將 秋鼠麴草(G. hypoleucum)分為 秋鼠麴草(G. hypoleucum var. hypoleucum)和 假秋鼠麴草(G. hypoleucum var. amoyense)兩個變種,其中後者數量甚為稀少,簡誌描述差別在其葉子兩面被毛,只能待有緣再說。
中國植物志另列一變種 亮褐秋鼠麴草(G. hypoleucum var. brunneonitens),產於 雲南 東川地區,一樣是相當稀少的變種。原(承、指)名變種 秋鼠麴草(G. hypoleucum)倒是算常見的種類,秋、冬季節往中海拔山區跑,見到類似 鼠麴草(G. affin)的 鼠麴(GNAPHALIUM)大概就是它。
本種總苞片為亮黃色,台灣產 鼠麴(GNAPHALIUM)有著 頭花亮黃色、常見的大概就是本種與 鼠麴草(G. affin)了,兩者有些像,但本種總苞具明顯白色棉毛。另外,花期一在秋、冬一在春、夏,混淆情形很少;一般來說,七、八月間仍可見到一些 鼠麴草(G. affin)盛開,此時 秋鼠麴草(G. hypoleucum)已出現,但幾乎只有莖、葉,直等到秋季來臨,才換它盛開。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