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lax bracteata Prest var. verruculosa (Merr.) T. Koyama 糙莖菝葜 [菝葜科]
Smilax odoratissima Blume
Smilax trachyclada Hayata
別稱:疣枝菝葜
特徵:本種近似 假菝葜(S. bracteata),葉紙質、近革質到革質,葉子常具白色、褐色、深褐色塊斑;主要的差別在於本種莖上布滿疣,枝條表面非常粗糙,通常刺較少。
糙莖菝葜與 假菝葜(S. bracteata)兩者似乎糾纏不清,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將之以 S. odoratissima列為一個種群,但視它為 S. bracteata下的變種的說法也不在少數,而且似乎有成為主流的趨勢,所以本篇將 S. bracteata var. verruculosa擺在第一位。
分布:印度、錫金、緬甸、中南半島,中國(華南)、海南島、台灣、菲律賓。台灣產於海拔100~1800m山區,主要出現於林緣及森林、灌木叢中。花期通常在冬季至早春,果熟期在夏季。
坦白說,莖上頭有些粗糙顆粒的 假菝葜不在少數,它與 菝葜(S. china)一樣,呈之字延伸的枝條上,總是若有似無的有些“顆粒”,甚至於更明顯;因此個人見到 假菝葜,管它枝條上“顆粒”多還是少,一律當成 S. bracteata var. bracteata,根本懶得理會它還有 S. bracteata var. verruculosa。
上週六到 苗栗 獅潭 仙山,連日陰雨山徑濕滑,小心翼翼地踏著石階往上行走,柳杉樹幹邊一枝鑽出來的 假菝葜新芽,哎呀!莖上頭怎麼這麼多顆粒哩。循著枝條找到老莖,根本像 癩蛤蟆的皮一樣,是 糙莖菝葜沒錯;一路上遇到 葉子離基三出脈的 菝葜(SMILAX)便注意看枝條,都非常粗糙;與 Flora of Taiwan所述,只差在新芽上刺還是不少,但成熟枝條上感覺刺並不多,看來這些 蛤蟆皮般的 假菝葜是 糙莖菝葜沒錯了。
返家後重新檢查一次 假菝葜圖檔,發覺裡頭就有 糙莖菝葜混在其中,一樣是在 苗栗 內山線(台3線公路)山區拍攝的;另外有些在附近山區拍的照片,因特徵模糊無法判斷,但若依照 Flora of Taiwan 2nd edition的描述,兩變種間分布不混淆。看來,在這一帶山區的 假菝葜(S. bracteata)都是本變種(S. bracteata var. verruculosa)了。
菝葜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菝葜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伍卷
Flora of Taiwan 2nd edition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