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氏薊 太平山.jpg
宜蘭 太平山區

Cirsium suzukii Kitam. 鈴木氏薊 [菊科]

別稱:台灣大薊、雞鵤刺(台灣民間對薊屬植物統稱)

鈴木氏薊 太平山(1).jpg
宜蘭 太平山區

特徵:多刺、粗壯的直立草本,植株高可達150cm;莖不分枝,全株被蛛絲狀毛。葉,長卵形,先端漸尖,羽狀全裂,邊緣具5~10mm長的刺;上表面偶被毛,下表面密被白色綿毛。頭花頂生或腋生,下垂,具多數管狀小花,花冠紫色;總苞被黏腺體苞片多層伏貼。瘦果為4稜的倒錐狀;冠毛多層,易脫落。

分布:特有種,分布中、高海拔地區,海拔分布通常在2,000~3,000公尺,東北部族群海拔降至約1600公尺,喜生長於陽光充足之開闊地或林道兩旁。花期通常在夏至秋季,以5~7月較易見到盛開植株。

鈴木氏薊.jpg
宜蘭 太平山區

臺灣維管束植物 薊屬檢索表依『1. 葉下表面密被白色綿毛』續查到『3.頭花下垂』,我一直以這個特徵當參考去判斷 鈴木氏和 細川氏兩種 薊。今年頻往中海拔跑,發現「頭花下垂」這句話是“參考性”本種也有不少頭花沒下垂的植株,還是有零星如第2張照片的植株。至於 細川氏薊(C. hosokawae),個人感覺它花梗(總梗)伸長後,頭花也會有下傾現象。

鈴木氏薊(C. suzukii)與其他中、高海拔 薊花最明顯差異是它總苞上多層伏貼的苞片,看起來類似 日本人稱為 狐薊的 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反倒不像 薊屬(CIRSIUM)其他中、高海拔成員。不過它與同屬兄弟一樣,看起來滿身是刺。植物體長刺原本是要保護自身的防禦方式,結果這樣猙獰的外貌,反而讓它容易被山友或遊客腰斬或砍頭;所以本種雖常見,但找完整植株得靠運氣。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