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當歸 麟山鼻.jpg
北海岸 麟山鼻

Angelica hirsutiflora Liu, Chao & Chuang  濱當歸  [繖形科]

Angelica japonica A. Gray var. hirsutiflora T. Yamaz.

別稱:濱獨活

濱當歸 石門.jpg
北海岸 石門

特徵:多年生直立草本,莖高1~2m,莖粗壯,基部徑3~6cm,中空。葉,深裂至羽狀複葉,小葉闊卵形,葉厚,葉面光滑膜質。複合繖形圓錐狀花序,花朵數量眾多,最小單位之繖形花序20~30朵花;花白色,花瓣被毛。果,離果,長圓形,長6~8mm;單一繖形聚成球狀,再集成大球形。

濱當歸 麟山鼻(1).jpg
北海岸 麟山鼻

分布:一般認為是 台灣特有種,但與 琉球產 A. japonica var. hirsutiflora 為同物異名。台灣僅分布於北部海岸及 東海上附屬島嶼。主要產於岩岸地形海拔100m以下地區之 山坡、沙灘及岩縫間;分布侷限,出現地感覺數量可觀,其實是植株碩大、顯眼之故。花期集中在晚春至夏季,秋、冬季地上部分枯萎。

濱當歸.jpg
左:複合繖形花序 花、果,右:花、果近拍

濱當歸(A. hirsutiflora)為 台灣產 當歸屬(ANGELICA)植物海拔分布最低者,它幾乎都生長在海邊。野當歸(A. dahurica var. formosana)則主要產於 台北 大屯山海拔700m至峰頂(1081m)。太魯閣當歸(A. tarokoensis)出現於南部及東部低、中海拔山區;另三種 森氏當歸(A. morii)、玉山當歸(A. morrisonicola var. morrisonicola)及 南湖當歸(A. morrisonicola var. nanhutashanensis)則只出現在30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區。

濱當歸 北海岸 富貴角.jpg
北海岸 富貴角

野當歸(A. dahurica var. formosana)一文中描述了兩種北部較易見到的 當歸屬(ANGELICA)成員外觀上的區別,這裡補充兩種葉子質感的差異。野當歸(A. dahurica var. formosana)葉面糙澀,感覺有粗糙微毛;濱當歸(A. hirsutiflora)則葉子光滑,有膜質感覺。兩者葉子都是深裂至羽狀複葉,鋸齒緣;野當歸小葉先端延伸漸尖,濱當歸則否。

以上是以葉子簡單區別兩種的方式,會多寫這些是因為部分書籍及網站誤植圖片,造成網路上兩種植物混淆。另外個人感覺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中敘述 野當歸(A. dahurica var. formosana)「背面脈上微毛或無毛」及 濱當歸(A. hirsutiflora)「兩面脈上皆被毛」這項不易觀察的細微特徵,容易讓人誤解,可能是兩者混亂之始吧。

繖形科相關種類請點選:繖形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參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