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以觀察太陽周年運動將一年的四季再細分為二十四個節氣,廣泛地運用於農耕,各地有自己的順口溜,以節氣當日天氣來判斷整年度的氣候。氣候左右農作物豐收與否,天氣對收成影響也息息相關,祈求風調雨順,廿四節氣也有了代表神祗。神農大帝(五穀王)為農耕之神,部分廟宇將 廿四節氣神彩繪在內壁上,隨著門神種類多樣化,進而成為門神題材。
廿四節氣門神是最常見的團體門神,通常都位於三川殿次間或邊間的門上;這組門神配置在 五穀王廟或宮廟的神農殿最合適,畢竟節氣對收成的影響很大。寺廟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是必定的,這組門神也可能出現在其他廟宇中,有時在想像不到的宮廟內就出現了。廿四節氣門神通常一扇門繪上三節三氣的代表神,兩組四扇門共二十四位。
廿四節氣門神版本很多,角色多少有些不同,一般以 台南兩大畫派圖稿為主,通常四扇門分春、夏、秋、冬四季節氣順序排列。依版本不同,排頭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神文官、武將都有。接著 雨水都龍王,小滿是滿清官員,處暑都是猛將,小雪是武將或鬼將。驚蟄一律是雷公,芒種是童子,白鷺則有童子、書生或北仔,大雪是持大旗的武將或鬼將。
接著晝夜平分的春分和秋分是仙女,白晝最長的夏至是葫蘆放火的童子,有些腳還踩著火輪,夜晚最長的冬至大多是拿著書卷的穩重文官。清明都是七爺,小暑是拿著小火爐的武將或鬼將,寒露有女俠、俠士或北仔,小寒則是八爺。穀雨是手持稻穀老臣,大暑是舉大火盆的赤身鬼將,霜降多是猛將或屠夫造型,大寒都是舉著大冰塊的赤身大鬼。
綜合上述可知 廿四節氣門神角色非一成不變,各派畫師有自己的傳承,或依畫譜、或自行創造,較固定角色就是龍王、雷公、七爺、八爺以及舉火盆和抬冰塊的赤身大鬼。七爺、八爺名列其中讓人有些納悶,二十四節氣是源自 中原地區,若說名列其中有兩位鬼差,應該是 黑、白無常;類似的 盧清、韓德或 七爺、八爺都是源自 福建的信仰,不論 中原或 江南的 節氣神畫譜裡應該沒祂們。
這裡所選七幅 廿四節氣門神,當中 清明神帽子上寫「一見大吉」,口中還吐著長長的舌頭;小寒神手握「善惡分明」牌子,兩位是 七爺、八爺是無疑的。台灣門神的多樣起自創新,幾位獲 薪傳獎等榮譽的繪師,如 潘麗水、蔡草如、陳壽彝、...等人創作出多樣化的門神。台灣各種「團體門神」源自創作,那 廿四節氣門神裡出現 七爺、八爺就很正常了。
「團體門神」源自 台南 陳、潘兩大畫派,這一篇門神不再由北而南排序,改由南而北介紹,作品所在標示於圖片下方。台南市區團體門神的比例不低,因南部繪師遷居北部者不少,近年北部團體門神作品稍增加些。中部則很少見到此類創作,大抵中部廟宇彩繪畫師有自己的傳承,宮廟執事對團體門神接受度也不高吧。
門神相關文章請點選:門神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