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時間:2008年11月2日

早上貪睡不想早起,晚上又要參加喜宴,看來今天沒什麼地方可去了;想到登山前輩們 北聯隊.小天下.藍天隊.崇稜隊的一則紀錄,就選這座吧。汐止的 十三分山,又稱 論枋綺山,海拔483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平常山路雜草叢生、芒草掩徑,雖路程短但不好惹,利用山徑剛清理不久,可趁機撿便宜。

十三分山附近已發展成市郊觀光休閒區,附近有 汐止 大尖山風景區、南港 舊庄茶葉展示中心、 光明寺、白雲寺、天秀宮等廟宇,加上 勤進路、水源路、汐碇路、東勢街、舊庄路 四通八達的產業道路銜接,附近山頭絕大部分相當容易親近;這一帶山區最高峰,擁有兩顆三角點(原點)海拔 641m的 四分子尾山,更是步行一分鐘可登頂,相較之下 十三分山算是此區最冷門的一座了。

汐止 十三分山1.jpg
十三分山頂上遠眺 磺嘴山、大尖後山 等大屯火山群山峰

早上10點半,帶著小兒子與老同學會合,車子上 市民大道往東再轉 環東大道走到底,下高架道路接 台5公路往 汐止方向,走新台5公路,在距 汐止市公所前約400公尺右轉 水源路。汐止這附近三條山區道路 勤進路、水源路、汐碇路以 水源路路幅最窄,通常我會儘量避開 水源路;進入 水源路後400多公尺右轉 汐碇路,約兩公里後依指標選左叉路(白雲路)往 白雲寺。彎彎曲曲的 白雲路繞行約兩公里到 白雲寺,這裡是個頗寬的三叉路口[圖1],將車停左邊駁坎下,照片中直行會到 白雲寺,選右側最窄的道路往 十三分山。

汐止 十三分山2.jpg

經過 土地公廟、光明寺車庫、菩提塔,水泥道路轉為登山小徑;昨天下過雨山徑濕滑,小兒子警覺到 螞蝗問題,問我:「有帶香茅油嗎。」;想說路程短,我根本沒準備。昨日的雨顯然很大,雖然出大太陽,林子裡還是“濕”的可以;感謝前輩們整理過山徑寬敞,否則一定全身溼透,一路踏著濕滑石階5分鐘後上到三叉點[圖2],這裡有山友自制路標一座;再行約10分鐘,途中兩次拉繩陡上,到 十三分山頂[圖3]。嘿、嘿、嘿,總算將這一帶所有原點湊齊,幾年來一直差 十三分山這顆圖根點,又不想在密林裡鑽行,所以一直留到現在。

下山後在 白雲寺車庫前的石桌石椅休息、吃飯糰,檢查 螞蝗,果然有,我和老同學各中一隻。看著吸血鼓漲的 螞蝗,本想弄死它;在一位年輕和尚的勸說下,將 螞蝗丟入樹叢;還好師父提醒,佛門清修地殺生確實該避免。看看時間才一點多,到 白雲寺[圖4]內拜拜。這是一間創建於 大正10年(1921年)的「民間佛教」[註]寺廟,為三合院建築格式,主祀 釋迦牟尼佛;右側為雙護龍,右廂房「百善堂」供奉 地藏王菩薩,左廂房「福善堂」則供奉眾多道教神祇。

汐止 十三分山3.jpg

其他登山紀錄請連結:登山-三角點目錄

[註]「民間佛教」請參考 基隆 【仙洞巖】 與 佛手洞 一文。另外關於台灣民間佛教之形成,可能原因有:

(一)傳承自 福建、廣東 的鄉土民情:此類佛寺內也供奉的非佛教神祇通常與佛教淵源較深。如 祖師爺---本身為得道高僧,關帝爺---一般民間受 「三國演義」影響認為 關羽受 觀音菩薩點化而成正果,許多佛寺中的 伽藍護法就雕塑成 關公的模樣。
(二)廟宇實際擁有者的要求:明鄭、清代、日治乃至於民國時期,許多寺廟的實際掌權者為資助寺廟的 士紳、土豪、商賈,在他們的要求下寺廟內供奉神祇種類越來越多。許多寺廟可見的 行業神及 文昌帝君即是。
(三)黎民百姓要求:百姓們捐獻的香火錢也是寺廟經費的一大來源,寺廟住持在拗不過信眾的要求下所增設的神祇。通常寺廟旁增設的土地公廟即是,本文中 廣明寺景福祠即是個例子。
(四)寺廟住持本身的信仰:許多民間佛教寺廟,僧尼在發願出家之前即有自己的信仰神祇,建廟後自然會將 佛、道神祇一起供奉。

本文節錄自 台北.新店 獅頭山【廣明禪寺】

汐止 十三分山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