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起,受東北季風影響,北部、東部陰雨綿連,宜蘭連續30天每天飄雨,基隆僅兩日稍見陽光,台北一週有5天地是濕的。班對老同學辦了一場 小琉球旅遊,是追逐陽光的行程,冬季還能浮潛,在潮間帶踏浪,享受冬陽。很少到南部,雖然長期拍攝野花,但始終缺少南部才有的種類這一大塊,利用這趟「小琉球愜意行--(一)自然景觀篇」拍了許多種野花,有幾種是個人首拍,選一些紀錄一篇「生態地圖」。
地圖掃瞄自臺灣地區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經建版』,第一版「琉球嶼」,補上環島公路及新闢公路,標註景點。地圖中每一方格邊線代表實際距離1公里。
季節因素我並不期望能拍到特殊種類,尤其稀有種類如 水芫花、沙生馬齒莧和 小花仙丹,想遇見它們的野生植株並不容易;歪打正著,意外拍到了 小花仙丹野生個體,還不識廬山真面目,算很圓滿的一趟行程。動物方面 水族類對我來說是陌生的,但在 漁福漁港讓我見到大大小小的 綠蠵龜[首圖]浮沉於漁港船舶間,可謂大開眼界。這次拍攝的動植物種類不少,選較具南部性質的,或較清晰的照片寫這一篇,有的是一定要特別介紹的,也有湊合四格圖的,就一起加減看吧。
[圖a]紫地蟹(地蟹科):螃蟹從海裡到中海拔山區都有,分類複雜,個人完全不懂。地蟹科在 淡水蟹書籍裡找不到,牠是生活在高位珊瑚礁到海邊的螃蟹。紫地蟹又稱 拉氏仿地蟹,夜間導覽老師隨便一照就找到幾隻,個頭比想像中大,照片這隻含足應該可占滿手心。
[圖b]梅氏長海膽:對於水族個人一竅不通,別說分辨種類,連科別都不知如何區別,導覽老師 龍蝦哥說什麼就是什麼。這種 梅氏長海膽在潮間帶稍深的水域數量龐大,多藏在珊瑚礁岩洞內,只露出一半。
[圖c]陽燧足:剛踏入海邊礁石,眼睛還是朦朧的,等導覽老師指引後,發現自己腳邊滿滿都是這種 陽燧足,多到你不踩上去根本無法行走。照片是特別在群體外找各別個體,這樣才能看清牠的樣子。
[圖d]盤形石珊瑚:這種看起像 海葵的 珊瑚在礁岩間數量不多,牠們是 盤形石珊瑚類吧,我實在搞不清楚。在潮間帶跟著看熱鬧,喚起兒時 北海岸潮間帶的記憶。
[圖1]山豬枷(桑科):小琉球 桑科植物豐富,其中 山豬枷是北、中部見不到的種類。在 山豬溝、美人洞都生長著數量龐大的 山豬枷,來此之前沒見過的種類,來一趟看到飽。部分榕果很小,讓人不知是否是它,在植物社團請教,還是它。
[圖2]石蓯蓉(藍雪科):僅在 北海岸某些特定礁岩見過 石蓯蓉,烏鬼洞礁岩上也有,數量一樣不多。石蓯蓉又稱 黃花磯松,不管哪個名字,都很不怎麼好唸。
[圖3]倒吊蓮(景天科):一直以來想找 倒吊蓮都要往深山跑,北橫和 中橫東段都有它們蹤跡。小琉球的 倒吊蓮長在海邊礁岩上,花瓶岩、美人洞和 烏鬼洞都很容易見到,植株較中海拔的小上許多,難怪曾經被認為不同種。
[圖4]台灣蒺藜(蒺藜科):幾次到南部都有遇到 台灣蒺藜,顯然這在南部是很普遍的野花。北部個人不曾遇到 台灣蒺藜,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倒是有,北海岸就有族群。
[圖5]濱刀豆(豆科/蝶形花亞科):濱刀豆和 肥豬豆像是攣生兄弟般,要從外觀一眼分辨還真是不容易,部落格曾經寫過「濱刀豆 與 肥豬豆 比較」,有人認為內文瑕疵很多。見到時剝開豆莢看看吧,豆臍短的是前者,過半的是 肥豬豆,很管用的。
[圖6]小葉括根(豆科/蝶形花亞科):個人首次在野外遇見 小葉括根,自己的檔案中只有幾張 小兒子在 澎湖拍的照片。小琉球路邊荒地就有,但與其他植物纏繞著,很難找到好角度拍攝。
[圖7]濱豇豆(豆科/蝶形花亞科):這一回遇到的豆科有10來種,包括逸出的和菜園中的,看到最多的是 蝶豆和 煉莢豆。四格圖缺一種,為什麼選常見的 濱豇豆?因為它是我 豆科植物第一篇。
[圖8]台灣灰毛豆(豆科/蝶形花亞科):這也是個人首次的野生族群紀錄,一樣第一次遇見就是一堆,落日亭海邊短草坪上數量非常多。它植株太小非常不起眼,別人在欣賞夕陽我忙著拍它,趁光線還足時多拍一些。
小仙丹花(茜草科):小仙丹花是花圃裡很常見的賞花植物,又稱作 矮仙丹,他們是園藝栽培改良的 仙丹花。矮仙丹的原形是原生植物,野外族群數量非常稀少,小琉球算是較易觀察到的地點之一。偌大的 小琉球哪裡能遇到野生植株呢,我完全未將它列入口袋名單。在 山豬溝大夥走散互相等待之際,撇見礁岩下方有奇怪的果實,隨手拍個兩張,完全沒想到就是 小仙丹花。整理照片實在也想不出是誰,貼FB 自然攝影中心求名,周詠鈞君一語驚醒夢中人,原來我拍到寶了。
[圖9]檄樹(茜草科):這也是我首見植物,在 漁埕尾走向潮間帶的小徑上,苦林盤、馬鞍藤、濱刀豆、濱豇豆、...等等豐富色彩點綴岸邊。看到不熟悉的怪異葉子,見到果實,哈,踏上 小琉球一小時內就有首拍植物入袋。
[圖10]馬鞍藤(旋花科):馬鞍藤分布 台灣全島沙灘,是最顯眼的沙灘野花,有「海濱皇后」雅稱。這麼常見為什麼擺上它?是時間,這個季節要見到 馬鞍藤開花不容易,只有南部海邊才會全年開花。
[圖11]棋盤腳(玉蕊科):棋盤腳和 穗花棋盤腳都曾列為稀有植物,前者目前廣植於南部,後者更是全台公園都有。在 烏鬼洞蜿蜒崎嶇的步道穿梭,突見頭頂有 棋盤腳果實,拍下它;從珊瑚礁岩縫間土裡冒出來的,當它是野生植株吧。
[圖12]臺灣黃鵪菜(菊科):這一趟我列為第一目標的就是 臺灣黃鵪菜,第一天跑的幾處地點並沒見到。在 烏鬼洞看到第一株時很興奮,之後就越看越多,數量算很多,與常見菊科的野花的本事相當。
這一趟 小琉球愜意行因為已是冬季,行前抱著拍到什麼算什麼的心情,只希望能遇上 臺灣黃鵪菜開花株就好。一趟下來不僅 臺灣黃鵪菜一大堆,小葉括根、台灣灰毛豆、檄樹、小仙丹花都出現了;有些是南部常見種類,有些可是不容易遇上。比較可惜的是第二天行程較精彩,卻在到達 烏鬼洞時才知單眼相機放在民宿裡,只能以類單和手機儘量拍,細微處就沒辦法了。無論如何,算是收穫豐碩的一趟旅行。
相關文章:小琉球愜意行--(一)自然景觀篇
其他生態旅遊請點選:生態地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