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篷車列 侯硐站.jpg
等待拖行的篷車列 侯硐站

貨車的基本款分為 斗車、無蓋貨車和有蓋貨車。斗車已介紹 煤斗車、蓬斗車、石斗車和 石渣車,可能油礦場載運礦物和廢土演變出來。無蓋貨車主要有 平車和 敞車,另外還有 代用平車和 大物車兩種少見貨車,通常整列貨物列車中低矮的車輛。有蓋貨車就是 篷車,看起來像 箱型車那種,另外還有其衍生出來各型不同用途篷車,通常就是整類貨物列車中較高的車輛。

蓬車 21000形 樹林.jpg
蓬車 35Cㄍㄍㄚ21000形 樹林站

篷車主要是載運勿淋、勿曬的物品,水泥成品及軍用物資等的貨車,目前除了軍用列車外,貨運列車中篷車數量越來越少,篷車的功能大多被公路車輛取代。隨著篷車的功能被大量取代,許多篷車被改為 機務搶修車、工程宿營車,成為工程人員工程用車輛及臨時住所。目前鐵路上還在奔馳的篷車,多為較“新”的車輛,所謂的“新”其實也有相當的年代了,21000形已使用近五十年,較新的25000形也有二十多年歷史。

蓬車 23000形 桃園站.jpg
蓬車 35Cㄍㄍㄚ23000形 桃園站

21000形由 唐榮台北機械廠製造,出廠年代在 民國60~62年(1971~1973年)間,生產數量不詳,但似乎是個人最常遇見的篷車,部分相當殘破。側面 台鐵的編碼『35Cㄍㄍㄚ21000』,『35』指的是載重35噸,『C』是篷車的英代碼,取COVERED字頭,「國音符號」『ㄍ』指“蓋子”的“蓋”。接著是標示載重的符號,也就是第二個『ㄍ』字,表示載重為35噸。台鐵「國音符號」固定有二個注音符號,第一個是標示貨車種類,第二個是標示載重,有特殊情形時會標註三個或以上的注音符號,這裡第三個符號的『ㄚ』是指較大的意思。

蓬車 24000形 九曲堂站.jpg
蓬車 35Cㄍㄍㄚ 24000形 九曲堂站,上圖車輛貨牌紅色,表示載運軍品。

23000形由 台灣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出廠年代 民國70年(1981年),共60輛;24000形同樣由 台灣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出廠年代 民國71年(1982年),共50輛,這兩形車輛是目前篷車的主力。其外觀與21000形相近,台鐵21000形以後的篷車,都是同款式,23000形車身長2882mm,24000形為2887mm,些微差異根本難辨,只能從車廂側編碼分辨。這種35噸大型篷車皆為兩側開兩個滑動門,門向車身中央方向開啟;轉向架裝設有「荷重檢知器」和「空車自動轉換裝置」等裝置。

蓬車 25000形 二水站.jpg
蓬車 35Cㄍㄍㄚㄉ 25000形 二水站

25000形也是 台灣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出廠年代 民國81年(1992年),共50輛。本形車外觀同24000形,但車輛淨重輕化許多。上圖25000形 台鐵編碼『35Cㄍㄍㄚㄉ 25000』,「國音符號」第三個表示較大的『ㄚ』注音符號後面,多出第四個注音符號『ㄉ』,一樣是特別車輛的意思,『ㄉ』指本車有特殊設備。25000形車內加裝置特殊設備,可運送火藥等高危險貨物,是 台鐵最新型的一批篷車。

其他車輛介紹請點連結:車輛介紹

參考資料:痞客邦 Wayne's Blog

                 Google部落格 Blair's 鐵道攝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