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蛉目 不均翅亞目 蜻蜓科
Brachythemis contaminata Fabricius 褐斑蜻蜓
別稱:黃翅蜻
特徵:中小型蜻蜓;體長30~34mm,後翅長24~27mm。雄蟲額部有白色斑點,複眼褐色。合胸部褐色,兩側各具數條黑色的細紋;腹部紅褐色,腹背具不明顯的縱向的黑線,1~3節腹側具黃斑。翅透明,翅脈及翅痣紅色,翅基起上緣2/3面積為褐色。
雌蟲體色較淡,複眼上褐色、下藍綠色,合胸黃色,脊部及兩側有數條不規則黑細紋。腹部黃褐色,腹背有2條縱向的黃白色縱斑;中央有不明顯黑褐色縱斑,部分個體較不明顯。翅透明,翅痣黃色,翅基上緣呈淡褐色。本種雌蟲體色差異較大,有時不易辨識,未熟雄蟲體色近雌蟲,須由腹部末端判斷。
分布:印度、中國、香港、琉球(八重山群島)、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台灣分布於平地至海拔300公尺以下地區,以海岸邊鹹水、淡水交會澤地最為常見。雄蟲有高密度群聚現象,交尾時間很短,成蟲出現時間在4~7月。
褐斑蜻蜓(Brachythemis contaminata)是我最早拍到的幾種蜻蜓之一,一直都沒介紹本種,是因為想拍到雄蟲密集群聚的鏡頭。十幾年前還沒拍蜻蜓時,夏天獨自在 關渡平原的野塘遊蕩,下午時分,原本水很淺的野塘因滿潮而變得很寬闊,發現數以百計的 褐斑蜻蜓聚集在岸邊的枯枝上。當時以為是滿天飛的 薄翅蜻蜓(Pantala flavescens)幹嘛突然停下來,以為有什麼天災要發生,驚嚇之餘,趕緊離開野塘。
2019年九月中旬尋找“秋蜓”之際,在 新竹 新豐已廢棄的 鳳坑漁港,中午時分巧遇滿潮,港內原本倒在泥灘上的枯枝,未被海水淹沒部分停滿 褐斑蜻蜓(Brachythemis contaminata),初估近百隻。數量沒有 關渡平原野塘那次那般多,但也夠壯觀了。這些聚集的 褐斑蜻蜓全都是雄蟲,放大照片看可見部分淡色個體混雜其間,注意尾端有肛附器(攫握器),非雌蟲而是未熟雄蟲。
蜻蜓相關種類請點選:蜻蛉目 不均翅亞目
參考資料:台灣的蜻蛉 汪(良仲)澤宏
臺灣120種蜻蜓圖鑑 曹美華
台灣蜻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