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山 武英殿 洪平順.jpg
[圖1]新北 金山 武英殿 洪平順

台灣傳統中、大型寺廟建築,正立面以 三門、五門居多,其中居中的主門稱 中門,也就是所謂的「明間」;這座門的門神以 「秦瓊、尉遲恭」居多數,另外「神荼、鬱壘」、「哼哈二將」、「韋馱、伽藍」三組居次。雙扇門板的另外還有 媽祖廟特有的「雙龍」、天公廟可見到的「趙元帥、王天君」、...等等其他較特殊門神。

中和 福和宮 林劍峰.jpg
[圖2]新北 中和 福和宮 林劍峰

至於 三川殿主門左右兩組門,祂的稱呼頗讓人困擾,以前問過說是中門的側門,三川殿(即廟宇正立面屋頂挑高的部分)三門皆稱中門,三川殿以外的門才稱側門或龍虎門。也有說中門僅僅指中間的門,左右兩個門稱側門,說法不一難以適從,一般將這兩組四扇門稱為「次間」。至於新式廟宇建築,廟門進入無明顯明間、次間區分者,為了方便區別,一樣將中間主門稱“明間”,兩旁側門稱“次間”。

新埔 廣和宮 廖鳳琴.jpg
[圖3]新竹 新埔 廣和宮 廖鳳琴

三門廟宇有些左(背對)次間門楣上標「入相」,右(背對)次間門楣上標「出將」,這在五門大廟會標在再旁邊的邊門,一般稱祂「梢間」或「龍虎間」。「次間」或「梢間」四扇門自然是彩繪四位或四組人物造型,這四扇門最常見是「四大天王」或是以“文門神”姿態出現的「文官」、「太監」或「宮娥」,另外還有「童子」以及「四大元帥」或其他各類“團體門神”等較特殊的“武門神”組合。

苗栗市 城隍廟.jpg
[圖4]苗栗市區 城隍廟

三門廟宇中門兩側四扇門不論是“文門神”或“武門神”,就是一組沒有順序問題,五門大廟則有孰次間、孰梢間的問題;通常次間為“文門神”,梢間“武門神”或「童子」的搭配較常見,但文、武門神對調的情形也不在少數。總之門神的組合與順序無制式規定,寺廟主事要求或繪師個人發揮都有可能,如同建築物其他裝飾、彩繪一樣,匠師們有足夠的揮灑空間,創造出自己的藝術殿堂。

鹿港 龍山寺 五門殿 郭新林(1).jpg
[圖5]彰化 鹿港 龍山寺 五門殿 郭新林

“文門神”主要就是「文官」、「太監」和「宮娥」三大類型,其中以四位文官以及二太監、二宮娥的搭配最常見,四位太監組合也不在少數,四位宮娥的組合較少。“文門神”最主要就是討個吉祥,依據手中所捧的物品,代表 加官、晉爵、進祿、富貴、添福、添壽...等等,可參考「台灣的門神(三)」,內有說明。

埔里 昭平宮 柯煥章.jpg
[圖6]南投 埔里 昭平宮 柯煥章

依門神種類逐一介紹“文門神”就由最常見的「文官」開始,一般文官的樣式多依照 宋代或 明代官服繪製;頭戴官帽、身穿繡袍以及腰繫玉帶為典型樣式,一手捧吉祥象徵物,另一手持如意或笏板。各畫派裝扮稍有不同,但服飾、姿態變化不大,就早期衣著較樸素,近代較華麗的差別。

嘉義市 震安宮 蔡草如.jpg
[圖7]嘉義市區 震安宮(保生大帝) 蔡草如

本篇主要貼上典型「文官」造型門神,台南春源畫派 潘麗水將 文官進化為 天官形式,未擺於此篇。[圖7]為 台南 玉峰畫派 蔡草如大師典型文官造型,[圖1][圖2]亦為該派畫風,[圖2]看起來不同是加上飄帶所致。[圖3][圖4]為 客家在地繪師作品,形式上亦不脫離“典型”。[圖5][圖6]為中部 鹿港繪派之文官,風格上差異較大。

本文相關文章請連結: 台灣的門神---文官(二)

門神相關文章請點選:門神系列

參考資料: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門上好神

                 台灣門神圖錄 康諾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