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氣象局發佈11號(南瑪都)颱風陸上警報,感覺好無奈,又是個假日颱風;今年4個颱風警報都是週休發佈,這次更是發佈陸上警報。颱風天避開往海邊、山區的活動,這是基本的常識,但實在耐不住想往外跑;查了氣象局網站,選 新竹、桃園地區,這裡不受颱風影響,天氣情朗。
其實我也沒目標,最近對 蜻蜓燃起興趣,想說 桃園台地埤塘特別多,到這裡找 蜻蜓而已。車子從 楊梅 開入「115號縣道」,這條路經 秀才窩、老窩、照門通往 新埔。本來計劃中午到 新埔「粄條、油蔥老街」,享受大大碗油蔥乾油麵的。時間還太早,車過 照門後不久,看著「竹20道路」往 龍潭;這條路景色宜人,而且不曾走過,就這麼開入「新埔─龍潭 道路」。
道路是沿 鳳山溪最大支流 霄裡溪谷地闢建的,寬闊的溪谷平原全是水稻田,農家以散村形式點綴其間。不自覺放慢車速欣賞田園景色,我靠邊慢行最後停下車;這是什麼地方?有著如此悠閒的景色。我下車走在路旁,漫步在田邊道路,忽地發現一塊修補過的石碑[圖1];陽光刺眼,無法全然讀出內容。碑名是「督憲光臨紀念碑」,內容提及 大茅埔、蜜柑以及 伊澤總督等名詞。
我知道了,這裡是「新埔柑」的集散地,新埔柑與 草山柑是 台灣兩種知名柑橘類水果。母親喜歡的 椪柑就是此地所產,與她的故鄉 新竹距離不遠;而 父親偏好的 桶柑產地是 草山(陽明山),一樣是自己故鄉的農產。新埔柑由 廣東 陸豐 楊氏家族帶入 台灣,發跡地在 霄裡溪北岸的 鹿鳴坑。
見到「督憲光臨紀念碑」後方稻田間有一座頗具規模的三合院,由旁邊鄉間道路走入,一座後方有土丘的石砌小廟[圖2]出現;土丘上,兩人合抱的 大樟樹[圖4]矗立著,彎曲的道路底端分叉成數條更窄的道路,分別通往數棟民居。我走到三合院前,門額寫著「至德堂」[首圖、下圖],有著兩道矮牆,以卵石砌成牆基,這是桃、竹、苗地區傳統 客家建築特色。
三合院規模不小,有三座護龍,應該是此地的大戶人家;建築外觀嶄新,看得出剛修繕完成左外護龍尚有鐵皮支架,仍在維修中。三合院周邊始終沒看到居民,不便冒然進內,僅拍幾張外貌;隨後到附近稻田間四處走,臨山腳有座埤塘,115公路旁及另一側另有兩座[圖3],看到學生騎腳踏車帶著釣竿來垂釣,眼前的景象彷彿似曾相識,卻又陌生。
回家後上網查「督憲光臨紀念碑」,才知道此碑為 吳濁流先生 父親 吳秀源公及長輩,感謝第10任總督 伊澤多喜男親率總督府官員,蒞臨 新埔 大茅埔參加「柑桔品評會」,於 大正14年(1925年)所立。「至德堂」為 大茅埔 吳氏家族公廳,也是 吳濁流先生故居,重建於 明治38年(1905年),列名歷史建築。附近稻田、水圳、伯公廟以及 老樟樹、蓄水埤塘,全是 吳濁流先生筆下的場景,難怪我會有一種陌生卻又似曾相識的感覺。
興奮之餘趕緊告訴 老爸這件事,老爸書櫃裡就有 吳濁流先生的書籍。這位 台灣前輩詩人、小說家,生於 明治33年(1900年),著名創作有《亞細亞的孤兒》、《無花果》、《台灣連翹》等 日文長篇小說及《水月》、《波茨坦科長》等批判時事的短篇小說集,有「鐵血詩人」之稱。至於對第10任(文官第3位)總督 伊澤多喜男,老爸有更多描述。他婉拒入閣,選擇 台灣總督一職,任期為 大正13~15年(1924~1926年)。
此人處世嚴謹、內斂,到任前多次拜訪推行多項改革的 田健治郎先生(第8任;文官第1任總督)。在前總督推薦下,新總督到任即召見 祖父,之後很賞識這位在他眼裡過於年輕的 台灣人。伊澤總督頗親民,會到各地參加慶典及接見地方領袖;但他並非平易近人,有很深的階級觀念,官架十足。伊澤總督在任期間 父親還未出生,其事蹟是 父親聽 祖父所說的。
相關文章:新竹.新埔 吳濁流步道& 廣源記圳池塘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