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城鄉雜記 (341)
- Apr 07 Sun 2019 22:17
城鄉雜記---221.台南土銀
- Apr 04 Thu 2019 22:59
城鄉雜記---220.台南法院
- Mar 13 Wed 2019 23:56
城鄉雜記---219.台南 五條港 兌悅門 與 集福宮
清代 台南府城的城門多達十四座,正城有 大東門(迎春門)、大西門(鎮海門)、大南門(寧南門)、大北門(拱辰門)、小東門(鎮東門)、小西門(靖波門)、 小南門(鎮南門)、小北門(鎮北門)等八座。另有 西外城 拱乾門、奠坤門、兌悅門三座,以及 東外城 東郭門、仁和門、永康門三座。
- Mar 05 Tue 2019 23:48
城鄉雜記---218.烏日庄役場
「烏日」這個地名最早可追溯至 乾隆6年(1741年),由 台灣知府 劉良璧主持編修之《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即已紀載「烏日庄」,可見本地 漢人開發時間相當早。劉良壁 字 省齋,湖南 衡陽人,雍正2年(1724年)進士,曾任 連江知縣、諸羅知縣、...、臺灣知府、福建分巡臺灣道等職,在台前後近11年,對 台灣風土民情相當了解。
- Jan 26 Sat 2019 00:21
城鄉雜記---217.公館 大坑、行修寺 & 震災紀念碑
曾經在「苗栗.公館 八角崠山 與 苗栗市附近基石、古蹟」中提過 苗栗 公館 大坑的 行修寺,10年間也來過幾次,但一直未介紹這座寺院。談 行修寺前先介紹 大坑聚落,從 公館街區沿 大東路(苗24)過 泉州碑橋,進入 大坑溪谷行約1公里可達 大坑,大坑舊稱 福興,是一座廿餘戶人家的社區;房舍依地勢起伏,沿著道路兩旁興建,綿延約百餘公尺。
- Jan 10 Thu 2019 00:11
城鄉雜記---216.後龍 英才書院 與 客家圓樓
- Jan 06 Sun 2019 19:40
城鄉雜記---215.後龍 新港社之 東社、西社
- Dec 20 Thu 2018 21:01
城鄉雜記---214.蘆竹 山鼻 德馨堂
- Dec 12 Wed 2018 20:52
城鄉雜記---213.頭份 義民廟、福德祠和 茄苳樹
- Nov 22 Thu 2018 20:14
城鄉雜記---212.中壢 聖蹟亭與 東伯公
中壢舊稱 澗子壢,『壢』是 客家人對地形的一種稱呼,相當於 閩南人的『湖』,通常指的是較寬廣的凹地,類似“盆地”,但周圍界定不明顯。乾隆50年(1785年)始出現“中壢”這個地名,因其位置位於 淡水廳兩政經核心的中間,也就是今日 新竹和 艋舺(或新莊)兩地的中間。乾隆、嘉慶年間,“中壢”與"澗子壢"兩地名並存,直到 道光以後"澗子壢"之名才逐漸消失於文獻上。
- Nov 07 Wed 2018 06:10
城鄉雜記---211.冬雨訪 基隆 情人湖
- Oct 19 Fri 2018 00:17
城鄉雜記---210.淡水港燈塔
依據交通部航港局網頁介紹,淡水港燈塔前身創建於 嘉慶元年(1796年),是 台灣最早的燈塔,早期英國出版之海圖亦有記載。這座燈塔位於 淡水河口 沙崙,由居民募款建設,塔身用丸石砌造,圓筒型,高約4公尺,稱「望高樓」。其上裝嵌玻璃燈籠,使用油燈,僱請看守於日沒點燈火,日出滅燈火。
- Oct 01 Mon 2018 22:22
城鄉雜記---209.桃園 警察局日式宿舍群
- Sep 20 Thu 2018 00:24
城鄉雜記---208.苑裡老街 (二)
- Sep 18 Tue 2018 00:02
城鄉雜記---207.苑裡老街 (一)
- Sep 09 Sun 2018 23:35
城鄉雜記---206.古亭 紀州庵 & 老榕樹群
- Aug 21 Tue 2018 17:14
城鄉雜記---205.花蓮 松園別館 & 老松樹群
- Aug 09 Thu 2018 21:37
城鄉雜記---204.芬園庄役場
- Aug 05 Sun 2018 21:10
城鄉雜記---203.沙鹿庄役場
- Jul 14 Sat 2018 23:43
城鄉雜記---202.東北角海岸 三貂社